[发明专利]一种客车行李舱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2341.7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0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范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5/00 | 分类号: | B60R5/00;E05F11/54;E05F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郑黎明 |
地址: | 31561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车 行李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车行李舱,包括有设置于客车下层的行李舱,行李舱的两侧设置有舱门,行李舱内设置有第一行李箱和第二行李箱,第一行李箱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齿条,第二行李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齿条,行李舱内设置有行李箱联动机构,行李箱联动机构包括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升降齿轮,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啮合,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升降齿轮设置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当升降齿轮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啮合时,第一行李箱和第二行李箱相联动,当升降齿轮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分离时,第一行李箱和第二行李箱相互独立。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合理,使用灵活、方便,能够提高行李取放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客运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客车行李舱。
背景技术
客运一般会分为客舱和行李舱,行李舱位于客舱的下方,客舱两侧设置有客舱门,在取放行李时,两侧的客舱门打开,驾驶员或者乘客可以从客舱的两侧进行行李的取放;但是现有的行李舱取放行李十分不便,有时甚至要钻进行李舱内才能拿到想要的行李,而行李舱高度有限,进入行李舱很有可能会撞到头部而造成受伤。
现有申请号为CN201610662381.9名称为“一种抽屉式客车行李舱”,公开了一种抽屉式客车行李舱,它包括下排推送板、下排滑轮机构、支撑杆、连接板、上排滚轮机构、T型滑槽、电机,所述行李舱左右两侧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向上开启的舱门,行李舱内腔底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向外滑动的下排推送板,下排推送板通过下排滑轮机构连接行李舱,该申请可以自由的变换行李舱上下两层的空间大小,通过下排滑轮机构和上排滚轮机构可以方便的拿取行李,而链条锁可以有效的防止乘客拿错行李和防范行李丢失,大大提高了行李舱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但是,其各个推送板之间相互独立,操作人员需要将一侧的推送板抽出后,绕到车的另一侧进行同样的操作,与现有客车行李舱相比,并不能提高多少效率,另外客车行李舱空间本身就十分有限,设置上述结构会大大占用行李舱空间,因此其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弥补上述之不足,向社会公开结构简单、合理,使用灵活、方便,能够提高行李取放效率的一种客车行李舱。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客车行李舱,包括有设置于客车下层的行李舱,所述的行李舱的两侧设置有舱门,所述的行李舱内设置有第一行李箱和第二行李箱,所述的第一行李箱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齿条,所述的第二行李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的行李舱内设置有行李箱联动机构,所述的行李箱联动机构包括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升降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啮合,所述的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所述的升降齿轮设置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当升降齿轮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啮合时,第一行李箱和第二行李箱相联动,当升降齿轮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分离时,第一行李箱和第二行李箱相互独立。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的措施是: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行李箱和第二行李箱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箱门,所述的第一行李箱和第二行李箱上分别设置有箱门开启机构;所述的箱门开启机构包括有设置于箱门底部的转轴和驱动轴,所述的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与转轴上的从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驱动轴的外端设置有手轮。
作为改进,所述的转轴与驱动轴垂直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的箱门开启机构的驱动轴之间设置有联动杆,所述的联动杆的两端设置有联动块,所述的驱动轴上轴向设置有与联动块相适配的联动槽,所述的联动槽的内端设置有联动脱离槽;当联动块与联动槽配合时,两个行李箱的箱门相联动,当联动块置于联动脱离槽内时,两个行李箱的箱门相互独立。
作为改进,所述的联动杆穿过支架,所述的支架固定于行李舱内。
作为改进,所述的联动块的截面呈正六边形结构,所述的联动槽的截面呈正六边形结构,所述的联动脱离槽的截面呈直径大于所述正六边形外接圆直径的圆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23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