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铜抗菌抗病毒熔喷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1805.2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6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峰;华庭荣;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视(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544 | 分类号: | D04H1/544;D04H1/4291;D06M11/83;D01F6/06;D06M10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图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93 | 代理人: | 谢微 |
地址: | 20043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抗菌 抗病毒 熔喷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纳米铜抗菌抗病毒熔喷布,通过聚丙烯纤维熔喷生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喷布的聚丙烯纤维的表面上,粘附有纳米铜微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抗菌抗病毒熔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铜微粒的粒径为50nm-25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抗菌抗病毒熔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喷布包括有纳米铜结构层和聚丙烯纤维层,
其中的纳米铜结构层,在对应的聚丙烯纤维表面粘附有纳米铜微粒,
其中的聚丙烯纤维层,在对应的聚丙烯纤维上不包括有纳米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纳米铜抗菌抗病毒熔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铜结构层和聚丙烯纤维层,两者各一层,位置相邻叠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纳米铜抗菌抗病毒熔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铜结构层设置在中间,两侧分别设置有聚丙烯纤维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抗菌抗病毒熔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喷布上的纳米铜微粒,是在喷射聚丙烯纤维的过程中,在聚丙烯纤维仍旧处于高温的状态下,接收喷射出的纳米铜微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抗菌抗病毒熔喷布,其特征在于:对应着所述的熔喷布,在喷射聚丙烯形成聚丙烯纤维的腔体腔体中,设置有纳米铜喷射口,通过该纳米铜喷射口,通过高气压的方式,将纳米铜微粒喷射出来。
8.一种纳米铜抗菌抗病毒熔喷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材料高温熔融,通过高温气流将聚丙烯材料以喷射的方式吹出,形成聚丙烯纤维;
(2)在吹出聚丙烯纤维的过程中,和/或聚丙烯纤维落在收集结构上后,通过高压气流的方式将纳米铜微粒吹出,并将该纳米铜微粒向聚丙烯纤维上进行吹拂,使得该纳米铜微粒粘附在聚丙烯纤维上;
(3)将粘附有纳米铜微粒的聚丙烯纤维,经由收集结构收集起来;
(4)粘附有纳米铜微粒的聚丙烯纤维,通过自身余热粘合或通过热轧机粘合,制成熔喷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纳米铜抗菌抗病毒熔喷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通过喷射聚丙烯纤维的方式,形成聚丙烯纤维层;
在前述的聚丙烯纤维处于高温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纳米铜的喷出结构,对应着聚丙烯纤维层,吹拂纳米铜微粒,在聚丙烯纤维层上形成纳米铜微粒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纳米铜抗菌抗病毒熔喷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的聚丙烯纤维层和纳米铜微粒层,以层状的形式交错布局,首先设置聚丙烯纤维层,在聚丙烯的厚度达到预设标准后,触发纳米铜微粒层开始布局,一层聚丙烯纤维层加上一层纳米铜微粒层,视为一个套层,共设置N个套层,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视(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丹视(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180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