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智能配电终端及其自愈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1698.3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8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巫耀光;周清泉;张颖;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万力达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卢泽明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智能 配电 终端 及其 自愈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智能配电终端及其自愈控制方法,该终端包括机箱、导轨组件、模块底座以及功能模块单元,导轨组件安装于机箱内底部,用于安装模块底座,模块底座安装在导轨组件上,用于安装功能模块单元,功能模块单元与模块底座内部通过总线连接,电源模块、核心控制模块、遥控模块、遥测模块、遥信模块、通讯模块、定位模块、扩展模块依次安装于模块底座上。本发明的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终端。本发明采用导轨实现模块化配置,通过自愈控制技术和定位模块实现故障的自动检索、定位、导航和非故障区的恢复,实现了配电终端的即插即用、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智能自愈,为后期模块升级、物联网化改造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智能配电终端以及应用该终端的自愈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电力组网的基本完成、输电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但伴随着智能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电力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如何降低组网费用、提高电网安全性、稳定性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因此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电网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推动电力工业的变革与进步主要动力。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与用户接触等的配电网的智能化、自动化、安全性、稳定性与否至关重要。一个智能化、自动化、安全可靠的配电终端对于实现智能电网建设的整体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配电网所采用的配电终端虽然也能实现智能化控制,但其结构均采用传统箱式结构来进行设计,智能化构建通过插装到机箱固定位置来实现不同应用场景及现场配置,机箱的插槽数限制了组件的数量。当电网出现故障时,大规模的停电会对生活产生极大的不便并对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配电终端内各种芯片多采用5V直流电源,目前的解决方案多是配备外接直流电源,这样不仅导致终端结构复杂还容易引起事故。
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智能化电网的发展,需要设计出可以使用电网电力、安装方便、扩展灵活、快速诊断等需求的新型配电终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目前电力设备中配电终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自愈控制系统的模块化智能配电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针对目前电力设备中配电终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自愈控制系统的模块化智能配电终端的自愈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块化智能配电终端,其包括机箱、导轨组件、模块底座以及功能模块单元,所述导轨组件安装于所述机箱内底部,用于安装所述模块底座,所述模块底座安装在所述导轨组件上,用于安装所述功能模块单元,所述功能模块单元与所述模块底座内部通过总线连接;所述功能模块单元包括电源模块、核心控制模块、遥控模块、遥测模块、遥信模块、通讯模块、定位模块、扩展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核心控制模块、遥控模块、遥测模块、遥信模块、通讯模块、定位模块、扩展模块依次安装于所述模块底座上。
进一步的方案中,在所述导轨组件的边缘处设有多个螺纹孔,并通过螺栓连接安装于所述机箱内底部,其中,所述导轨组件设置为中空结构。
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模块底座下方设有与所述导轨组件表面配合设置的滑道,多个所述模块底座的滑道与所述导轨组件表面采用卯榫结构连接,通过螺栓连接与所述导轨组件固定并排列安装在所述导轨组件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模块底座表面具有双排母座,用于安装所述功能模块单元,所述双排母座与所述总线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核心控制模块采用双CPU结构,分别用于实现配电终端的数据采样处理和自愈控制的各种通信规约,两个CPU之间通过高速串口相连、通讯。
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总线包括电源线和高速信息传输总线,分别用于供电和在各个功能模块之间进行传输信息,其中,所述高速信息传输线采用CAN总线传输和交流模拟量SPI传输混合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万力达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万力达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16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