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0734.4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2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男;赵世勇;张达玮;肖淑勇;张昱喆;梁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00 | 分类号: | G02F1/00;G02F1/01;G02F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豆贝贝 |
地址: | 318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特定的式(1)化合物‑‑‑Q‑(CH2)m‑Si(RnX3‑n)为原料制备粘结层,其中,Q为丙烯酸酯系聚合性基团,X为羟基或经水解反应后能够生成含羟基的基团;X与Q分别与透明电极和光控层发生一定的反应,与透明电极和光控层形成特定的连接,从而通过式(1)化合物形成的粘结层将透明电极与光控制层紧密连接起来,显著提升了透明电极与光控制层之间的附着力;同时,粘结层厚度较薄,对调光膜工作时的有效场强无影响;而且,采用上述式(1)化合物制备粘结层对光控制层的性能无不良影响,使调光膜保持优异的调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控光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涉及多层界面材料的应用领域,往往涉及两层或多层性质各异材料界面的粘合技术,不同性质的层材料间的附着力总是制约复合材料的性能。具体到调光膜领域也是如此。
调光膜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控光产品,主要是在两层透明导电膜中间设置光控层,在没有电场作用下,其处于不透明状态,当通入交流电时,光控层中的分子排列或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使整体调光膜从不透明态转换为透明态。通过电场作用,能够实现开态-关态之间的快速转换。根据光控层的不同,调光膜可分为悬浮粒子调光膜、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膜等,这些调光膜虽已开发多年,但是这些调光膜的光控制层与透明电极之间的附着力较差,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光控制层与透明电极移位、脱落等问题,导致调光膜生产良品率低,或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调光膜或调光玻璃损坏。
目前,为解决上述附着力差的问题,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在光控层中添加增粘剂。但添加增粘剂后会对调光膜的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2、在透明电极与光控层之间设置粘结层,目前多采用丙烯酸酯物质作为粘结层;然而,上述粘结层厚度大,一般在零点几微米或几微米,严重影响了调光膜工作时的有效电场强度,同时,采用上述粘结物质易导致调光膜的调光性能降低。可见,调光膜的附着力与调光性能之间相互制约,难以调和;现有技术的调光膜,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光控层与透明电极层之间的附着力以及调光性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调光膜能够提高光控制层与透明电极层之间的附着力,同时不会对光控制层产生不良影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光膜,位于透明电极层与光控制层之间的粘结层中的粘结剂,由式(1)化合物为原料形成:
Q-(CH2)m-Si(RnX3-n) 式(1);
其中,
Q为丙烯酸酯系聚合性基团;
R为烃基;
X为羟基,或为经水解反应后能够生成含羟基的基团;
m为正整数;n为0、1或2。
优选的,
Q为:
R为C1~C4的饱和烃基;
X为羟基,或为-Cl、-OCH3、-OCH2CH3、-OCH(CH3)2、-OCH2CH2OCH3或-O-C(=O)-CH3;
m为2~10。
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
X为羟基,所述粘结剂为式(1)化合物;
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07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