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液两相流量计仪表现场数据采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6391.9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樊晨;刘天宇;陆梅;艾信;闫娟;田殿龙;李明江;魏小林;吴利利;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9/00 | 分类号: | G01F9/00;G01F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孙齐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相 流量计 仪表 现场 数据 采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液两相流量计仪表现场数据采集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1)选取气液两相分离器作为气井现场生产计量及气液两相流量计标定装置,将气井生产管线井场外输截断阀前面的管段拆除,并将气液两相分离器串接到拆除段中;步骤2)将气液两相分离器中的气液两相流量计、气液两相分离器气相仪表和气液两相分离器液相仪表上的实时计量数据通过通信线和电缆接送到井场数据采集计算机中的现场数据采集系统中。本发明实施简单,各个单元拆装、连接方便,实现成本低廉,可视化、图形化的监控界面方便易懂,便于现场试验及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田现场计量仪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两相流量计仪表现场数据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苏里格气田多采用井间串接、井口湿气计量工艺,由于单井产液量无法计量,制约气井动态分析及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掌握气田井产液情况,现场采用撬装分离计量装置移动测试。但是撬装分离器器计量测试施工复杂,成本高;无法长时间安装在井口,尤其是冬季温度低的时候,容易产生液相冻堵,存在安全风险;另外分离式计量只能实现部分井一段时间的计量,无法实现气田精细化管理要求,无法有效掌握气田实时生产动态,无法及时有效评价排水采气措施效果。针对这一现状,进行了气液两相流量在线计量技术研究,在室内工况下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是实验室条件下往往工况条件有限。另外,随着气田的持续开发,气井产量逐渐下降,大部分气井需要开展泡排、柱塞等排水采气措施,气井出液以段塞流等非稳定流态为主,现有技术对该类气井气液两相在线计量困难。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现场实际工况的气液两相变化规律,弥补室内气液两相在线计量工况条件的不足,需要进行现场工况的实时数据的采集及气液两相流量计的实际标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两相流量计仪表现场数据采集方法,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现场气液两相分离器气相无法实时采集并收集及液相无法电子化采集和气液两相流量计数据无法长时间保存,使得计量结果无法实时比对等的问题。本发明实施简单,各个单元拆装、连接方便,实现成本低廉,可视化、图形化的监控界面方便易懂,便于现场试验及分析。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液两相流量计仪表现场数据采集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1)选取气液两相分离器作为气井现场生产计量及气液两相流量计标定装置,将气井生产管线井场外输截断阀前面的管段拆除,并将气液两相分离器串接到拆除段中;
步骤2)通过现场数据采集系统将气液两相分离器中的气液两相流量计、气液两相分离器气相仪表和气液两相分离器液相仪表上的实时计量数据经过通信线和电缆接送到井场数据采集计算机中。
所述的现场数据采集系统运行在井场数据采集计算机中。
所述的步骤2)中,现场数据采集系统至少包括通信协议解析模块、气液两相显示模块和气液两相数据存储模块;三个模块分别电信号连接。
所述的通信协议解析模块运行于后台,完成气液两相分离器气相仪表、液相液位计和气液两相流量计的通信协议解析,实现差压、压力、温度、气相流量和液相流量参数的解析及采集频率的控制;所述的气液两相显示模块完成人机交互及执行过程监测;所述的气液两相数据存储模块实现各个采集到的参数的定时保存。
所述的气液两相分离器中的气液两相流量计包括气相流量计和液位计。
所述的气液两相分离器中的气相流量计满足现场测量量程需要,气液两相分离器中的液位计,实现分离器液位高度计量,通过测量液位高度折算成液相流量。
所述的气相流量计与液位计串联后连接在气液两相分离器前端。
所述的液位计为磁感应电子液位计。
所述的气液两相分离器为多管束气液两相分离器。
所述的步骤2)中,通信线为RS485通信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63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