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振弦应变计和桥路应变计的应变联合测试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96310.5 | 申请日: | 2021-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8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胜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17/04 | 分类号: | G01B17/04;G01B7/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于贺贺;邱兴天 |
| 地址: | 225002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应变 联合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振弦应变计和桥路应变计的应变联合测试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振弦应变计模块,该振弦应变计模块处于长期持续监控状态,采集并显示振弦应变数据;至少一个桥路应变计模块,该桥路应变计模块初始状态时不供电以及不采集相应的应变数据,处于待机状态;模块切换装置,该模块切换装置可相应选择由振弦式应变计模块采集数据或者是桥路式应变计模块采集数据。本发明完美解决了在进行应变测试时,难以兼顾应变测试的长期稳定性和短期高频性、精确采集的问题;本装置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可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长期应变监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变测量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基于振弦应变计和桥路应变计的应变联合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应变作为一种物理量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对其进行测量,比较常用的有基于惠斯顿电桥原理的应变片方法、基于钢弦振动频率的振弦应变计方法以及基于光学原理的光弹性法等。
其中的应变片法因为测试精度高、频响范围宽、操作方法简单等得到最广泛应用,但是该方法需要在测试过程中全程供电,测试电路也需要保持极高的稳定性等等,因此该方法一般不用在长期(大于24小时)的工程试验或监控测试。
而钢弦应变计平时不需要供电,仅在测试时刻接上专用读数计读取频率值就可以换算成应变值,但钢弦计由于其独特的测试原理,使得他不能高频采集(采样频率<1Hz),且精度(3微应变)也无法继续提高。其他方法因为更多条件限制不如这两种测试手段应用广泛。
即使现有技术中例如CN111426288A的公开文件“一种多应变联合测量方法及其系统”公开了多联合应变测量的装置和方法,但是其依然只是采用振弦应变测量这一种测量方式测量,多个振弦应变计平行设置来减少误差,通过计算每隔振弦式应变计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取应变值减小误差,但依然是单一测量方式。
另外如CN101329161A的公开文件“多功能静态应变仪”中公开了通过桥路为应变计作为基础的应变结构,其具体包括“信号输入端、电源、放大器、模数转换模块、桥路转换模块以及多个信号输出端”等,但是其依然只是采用单一的应变测量方式,通过转换模块完成多能测量。
综上,现有的应变测试技术无法兼顾长期稳定采集和高频、高精度采集,因此需要根据特定测试任务做相应取舍。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振弦应变计和桥路应变计的应变联合测试装置及方法;兼顾了长期稳定性和高频、高精度应变采集,可长期使用以及切换高精度测量,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振弦应变计和桥路应变计的应变联合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振弦应变计模块,该振弦应变计模块处于长期持续监控状态,采集并显示振弦应变数据;至少一个桥路应变计模块,该桥路应变计模块初始状态时不供电以及不采集相应的应变数据,处于待机状态;包括模块切换装置,该模块切换装置可相应选择由振弦式应变计模块采集数据或者是桥路式应变计模块采集数据;包括数据输出模块,该数据输出模块与模块切换装置相连,可相应将振弦式应变计模块或桥路式应变计模块采集的数据输出。
作为优选,还包括外部采集设备,该外部采集设备可通过数据输出模块采集两应变计模块的数据。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部采集设备中还设置有信号调理模块,该信号调理模块可在模块切换装置切换采集方式时,对振弦式应变计模块以及桥路式应变计模块进行调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模块切换装置可相应设置为配合使用的控制电路和信号切换电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振弦应变计和桥路应变计的应变联合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安装振弦式应变计模块长期持续监控应变数据,并相应安装桥路式应变计模块作为备用;并相应通过数据输出模块持续将振弦式应变计模块采集的数据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胜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扬州胜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63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