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地下柔性管道的拆除回填一体化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94116.3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3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荀智翔;张晓强;周勇;尹长权;杨树;徐青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6 | 分类号: | E03F3/06;E03F3/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睿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51 | 代理人: | 王海滨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地下 柔性 管道 拆除 回填 一体化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地下柔性管道的拆除回填一体化装置,包括机身,机身上设置有伸缩式管道切割及回填机构、管道退出机构和管道分解机构。施工时,首先通过伸缩式管道切割及回填机构将可收缩管道切割器送入管道中,由可收缩管道切割器将管道切断;管道切断后,拆卸可伸缩管道切割器,安装土体回填压实器,向切断的管道内逐步填入土体并挤压密实;最后,使管道退出机构的动力滚轮压紧管道表面,动力滚轮转动将切断后的管道从土体中抽取出来,同时管道穿过管道分解机构时,管道分解机构上的切割刀轮高速转动,将移除的管道进行分解切割。本发明能够高效拆除地下的废弃管道,并可实现土体的压实回填,扰动小,能有效控制地面沉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中地下管道拆除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地下柔性管道的拆除回填一体化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工程管道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城市水、能源、信息等的传输工作。由于城市前期缺乏长远的规划,在不断的升级改造中,各类市政工程管道不断增加,相互影响,地上、地下各类设施间的关系也变得尤为复杂。特别是废弃的地下管道,不仅不能够再为城市提供相应的服务,还占据了大量宝贵的地下空间开发,阻碍了其他地下设施的升级。因此,废旧老管道的拆移工作已成为了地下空间合理利用及升级改造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1.地下管道拆除现状
(1)拆除管道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新建大型建筑群和改造市政、交通设施,必然会造成大量原有地下管道被拆除。基于城市规划、环保或其他方面的要求,也需拆除和改造某些原有地下的既有管道。(2)拆除管道种类增多。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也使拆除管道种类增多。如供水管、排水管、热力管道、电力管道、通信管道、电缆管道等。(3)拆除的施工复杂化。被拆除管道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规模的增大,传统的明开挖拆除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需要多部门、多工种、各种机械密切配合。(4)拆除工程安全工作难度增大。从拆除作业的环境看,被拆除管道大多处于繁华地区或交通干线的地下,工作场所狭小,周围建筑、临近管道、过往车辆和行人较多,施工中除了要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外,越来越强调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些要求增大了安全工作的难度。
2.拆除地下管道方法
目前国内外拆除地下管道的方法,主要还是明挖法施工,分为明挖机械拆除法和明挖爆破拆除法。
(1)明挖机械拆除法是根据设计图纸或者探测仪确定地下管道的位置后,通过挖掘机械并配合人工开挖,一般用再劈裂机及切割设备对老管道进行拆除,吊机移除被拆卸的老管道后,再进行土体的回填夯实。该拆除方法的优点是施工时无环境污染,施工较为简单。但明挖机械法最大的缺点就是效率太低、拆除的扰动也相对较大,且在对施工扰动敏感性强的地区和施工空间受限的地区的适用性较弱。
(2)明挖爆破法则是明挖暴露管道之后,控制雷管或炸药为媒介,通过对管道进行爆破设计,对其实施有目的拆除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需要满足以下要求:要能控制被爆体的破碎程度、爆破破坏范围、碎渣堆积范围以及控制爆破所产生的有害效应。明挖爆破法虽然具有速度快、效果明显等优点,但是需要一定的施爆条件和场地,并且爆破容易对环境及既有管道产生污染和破坏,且噪音大、爆破容易产生许多飞溅的碎渣,有时可能对周围的结构物、机械或人员产生破坏,爆破产生的空气冲击波、飞散物、粉尘、噪声也会对周围的既有建筑物造成伤害。
明挖机械法和明挖爆破法虽有施工工艺简单成熟,效果明显等优点,但其需要较大的施工场地和一定的爆破条件,施工成本较高,同时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对临近既有管道和建筑物产生扰动破坏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随着对拆除施工周围环境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具有低噪声、无粉尘、施工轻便、速度快、振动小、操作灵活等特点的管道拆除设备将更适应现代地下拆除工程,发展前景巨大,社会效益明显。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41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孔眼镜
- 下一篇:一种无水尺测量水位装置及水位标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