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信道设备的网络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93163.6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6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辉;张奭;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尹倩倩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道 设备 网络 管理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出一种多信道设备的网络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网络管理设备周期性广播包括信道配置信息的网络发现消息;接收多信道设备返回的网络发现应答消息,该应答消息包括多信道设备的物理标识及每个信道的状态参数;发送包括管理对象标识信息的网络管理消息给多信道设备;接收多信道设备发送的包括管理操作结果的网络管理应答消息。本申请通过网络发现消息确定被管设备的设备管理标识,采用“设备管理标识+管理对象标识”索引全局管理对象及与信道无关的管理对象,采用“设备管理标识+信道管理标识+管理对象标识”索引与信道相关的管理对象,一个物理设备对应一个设备管理标识,管理层次清晰,节省管理资源。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信道设备的网络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网络业务对传输带宽的需求不断提升,信道绑定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网络容量升级方案,信道绑定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传输网络中的一个传输信道增多至多个传输信道,将多个信道捆绑成一个逻辑信道用于该网络中的业务传输。网络管理设备负责对被管网络中的多信道设备进行管理。
目前,相关技术中,对多信道绑定通信系统中的多信道设备的管理,通常是将一个多信道设备中的每个信道抽象为独立的单信道设备,将对一个多信道设备的管理转换为对多个单信道设备的管理,按照单信道设备的管理方式对多信道绑定的网络进行管理。
但上述管理方式等价于被管设备增多,导致管理对象线性增加,占用管理资源。且多信道设备具有的信道很多时可能没有足够的标识资源来为抽象出的每个单信道设备分配管理标识。此外,需要靠网络管理设备内部的数据结构来维护哪些单信道设备来自一个真实的多信道设备,导致管理层次不清晰,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多信道设备的网络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网络发现消息确定被管设备的设备管理标识,通过网络发现消息实现对多信道设备的各个信道进行有针对性地参数配置,一个物理设备对应一个设备管理标识,管理层次清晰,节省管理资源。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信道设备的网络管理方法,应用于网络管理设备,包括:
周期性地广播网络发现消息,所述网络发现消息包括对多信道设备的信道配置信息,所述信道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网络发现消息的应答规则、每个信道的配置参数以及信道管理标识;
接收多信道设备返回的网络发现应答消息,所述网络发现应答消息至少包括所述多信道设备的物理标识及每个信道的状态参数;
根据所述网络发现应答消息,发送网络管理消息给所述多信道设备,所述网络管理消息包括管理对象标识信息;
接收所述多信道设备发送的网络管理应答消息,所述网络管理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管理对象标识信息对应的管理操作结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多网络发现应答消息,发送网络管理消息给所述多信道设备,所述网络管理消息包括管理对象标识信息,包括:
从所述网络发现应答消息包括的所述多信道设备的物理标识中选择一个物理标识作为所述多信道设备对应的设备管理标识;
根据所述设备管理标识及第一管理对象对应的管理对象标识,确定用于索引所述第一管理对象的第一管理对象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管理对象包括全局管理对象和/或与信道无关的管理对象;
发送网络管理消息给所述多信道设备,所述网络管理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管理对象标识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多网络发现应答消息,发送网络管理消息给所述多信道设备,所述网络管理消息包括管理对象标识信息,包括:
从所述网络发现应答消息包括的所述多信道设备的物理标识中选择一个物理标识作为所述多信道设备对应的设备管理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3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