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型锚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2680.1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7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谢鸣飞;陈志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鸣飞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E21D2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型锚杆,包括杆体单元、转孔单元、执行单元和密封卡接单元;所述的杆体单元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配合螺栓固定安装有转孔单元;杆体单元的底端安装有密封卡接单元,位于杆体单元的内壁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执行单元;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的锚杆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采用锚杆修复岩体的过程中无法对岩体的指定位置进行注浆修复;从而砂浆无法快速渗透至岩体的内部缝隙中,进而影响岩体的修复效率;以及目前的锚杆在对岩体进行钻孔的过程中由于岩体硬度较大,采用目前的锚杆对岩体的加工效率低下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锚杆。
背景技术
锚杆是当代煤矿当中巷道支护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他将巷道的围岩加固在一起,使围岩自身支护自身。现在锚杆不仅用于矿山,也用于工程技术中,对边坡,隧道,坝体进行主体加固。锚杆作为地下工程和岩石边坡的主要支护形式之一,对土木工程稳定性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节理裂隙岩体中,锚杆对岩体的加固作用十分明显。
目前的锚杆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采用锚杆修复岩体的过程中无法对岩体的指定位置进行注浆修复;从而砂浆无法快速渗透至岩体的内部缝隙中,进而影响岩体的修复效率;以及目前的锚杆在对岩体进行钻孔的过程中由于岩体硬度较大,采用目前的锚杆对岩体的加工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锚杆对岩体的钻孔效率,保证锚杆对岩体的修复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型锚杆。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锚杆,包括杆体单元、转孔单元、执行单元和密封卡接单元;所述的杆体单元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配合螺栓固定安装有转孔单元;杆体单元的底端安装有密封卡接单元,位于杆体单元的内壁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执行单元;其中:
所述的杆体单元包括杆套、限位杆、磁力块、固定套环、活动拉绳、半卡盘、执行弹簧、立柱、执行绳和拉栓头;所述的杆套数目为二,且两个所述的杆套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方式相配合,杆套的内壁设置有矩形凹槽,位于杆套的矩形凹槽内设置有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外壁套设有固定套环,且固定套环的外壁安装有磁力块,固定套环的下端外壁安装有活动拉绳;所述的杆套内壁均匀设置有半圆孔,位于杆套内壁的半圆孔处通过轴承安装有半卡盘,所述的半卡盘内壁设置有弧形槽,半卡盘的弧形槽内设置有执行弹簧,所述的立柱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杆套的内壁,所述的执行绳一端贯穿半卡盘的弧形槽并且贯穿执行弹簧连接在立柱上;执行绳的另一端连接有拉栓头,所述的拉栓头与活动拉绳相连接;设置的杆体单元便于控制内部不同位置的半卡盘开合,从而有效的将浆液灌入到岩体内部指定的位置;提高了岩体的修复效率和保证了岩体的修复效果。
所述的密封卡接单元包括限位气缸、限位卡块、内限位套盘、固定卡套、固定卡环和调节弹簧;所述的限位气缸顶端安装有限位卡块,所述的限位卡块与内限位套盘相互配合,位于内限位套盘的外壁通过轴承安装有固定卡套,固定卡套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调节弹簧,固定卡套的内壁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固定卡环;所述的固定卡环与调节弹簧相互连接;设置的密封卡接单元保证了在通过锚杆注浆修复岩体裂缝的过程中防止砂浆泄漏,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岩体的修复效果,同时节约了岩体的修复时间。
优选的;所述的转孔单元包括钻头、震动电机、凸轮盘和配合块;所述的钻头顶端为锥形结构,钻头的内壁设置有安装腔;位于钻头的安装腔内侧壁通过电机座安装有震动电机,震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法兰安装有凸轮盘,所述的钻头安装腔内壁均匀设置有配合块,所述的配合块与凸轮盘相互配合;设置的转孔单元通过震动电机的工作带动凸轮盘转动使得配合块与其配合进一步的带动钻头振动,从而提高了锚杆的钻孔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鸣飞,未经谢鸣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26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物流中转装置
- 下一篇:基于离心技术的对虾投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