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合采油井产量劈分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1930.X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4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谭晓华;丁磊;毛正林;李劲涵;邓永建;崔苗逢;彭港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06;E21B47/07;E21B4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油井 产量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多层合采油井产量劈分装置,包括测量仪(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仪(3)通过线缆(2)与地面控制器(1)相连,所述的测量仪(3)外部装有扶正器(4),所述的测量仪(3)内部由信号收发装置(6)、主机(7)、压力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9)、声波发射装置(10)、声波接收装置(11)构成,所述的信号收发装置(6)与主机(7)通过数据线(5)相连,所述的主机(7)与压力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9)、声波发射装置(10)、声波接收装置(11)通过数据线(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合采油井产量劈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波发射装置(10),安装在测量仪(3)内部的左上部,可以发射出频率为f的超声波束,并且发射的超声波束方向与测量仪(3)外壳的角度为30°;所述的声波接收装置(11),安装在测量仪(3)内部的左下部,并且可以接收被原油反射后的超声波束。
3.一种多层合采油井产量劈分方法,所述的劈分方法是基于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层合采油井产量劈分装置实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劈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准备油藏静态参数,包括原油相对密度、溶解气相对密度、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
S200、确定多层合采井的每个小层防砂滑套(13)位置,通过线缆(2)下放测量仪(3)到各个小层,下放位置为每个小层的防砂滑套(13)上部10cm处,下放测量仪个数与合采层数相同;
S300、根据各个小层测得的温度、压力数据,计算原油体积系数,具体步骤为,
S301、记录每个小层测量仪测得的温度、压力数据;
S302、采用Marhoun方程计算各个小层原油体积系数,所述的方程为,
式中:Rs为原油溶解气油比,单位是m3/m3;rg为溶解气相对密度,无因次量;ro是原油相对密度,无因次量;Pi是第i个测量仪测得的压力,单位是MPa;Ti是第i个测量仪测得的温度,单位是K;Bi为第i小层井筒中原油体积系数,单位是m3/m3;
S400、根据多普勒原理计算出原油在油管中的流速,根据原油流速、原油体积系数计算出各个小层原油的实际流量,从而计算出各个小层产量劈分系数,其具体的步骤为,
S401、记录每个小层测量仪测得的声波频率数据;
S402、根据多普勒原理计算流经测量仪(3)的原油流速为:,则其油管内实际流量为:;式中Vi为第i小层测量仪(3)周围的流速,单位为m/s;C为超声波束在原油中的传播速度,单位为m/s;f为每个声波发射装置(10)发射的声波频率,单位是Hz;fi第i小层测量仪(3)的声波接收装置(11)接收的声波频率,单位是Hz;qi为第i小层油管内原油流量,单位是m3/d;Di为第i小层油管内径,单位m;d为测量仪外径,单位是m;
S403、根据每小层原油实际流量,采用劈分公式计算得到第i小层的产量劈分系数,所述的劈分公式为: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合采油井产量劈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压力测量步骤为:地面控制器(1)通电并发出指令后,通过线缆(2)传输到信号收发装置(6),再传输到主机(7),主机(7)控制压力传感器(8)与温度传感器(9)工作,并将测得数据返回主机(7),主机(7)再将温度、压力数据通过信号收发装置(6)、线缆(2)传回地面控制器(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合采油井产量劈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波频率测量步骤为:地面控制器(1)通电并发出指令后,通过线缆(2)传输到信号收发装置(6),再传输到主机(7),主机(7)控制声波发射装置(10)、声波接收装置(11)工作,并将测得数据返回主机(7),主机(7)再将测得的超声波频率通过信号收发装置(6)、线缆(2)传回地面控制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193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