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球囊保护栓塞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1790.6 | 申请日: | 202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3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华俊;张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俊;张余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刘宇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保护 栓塞 导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球囊保护栓塞导管,包括导管体和封堵件;导管体为双腔结构,包括导丝腔和与之并排的充盈腔;封堵件包括以球囊段导管体为中心的外层球囊和被外层球囊包裹的、纵行偏心置于导管体侧壁上的内层球囊,两层球囊之间为球囊腔,其与充盈腔连通。未充盈时,导丝能通过导丝腔,并可将球囊导管正常引入指定血管位置;通过充盈腔注入液体或气体后,能充盈球囊腔,外层球囊向外扩张封闭血管腔,内层球囊向内扩张封闭导丝腔,完全中断封堵远端血流,从而可通过导丝腔和侧孔注入栓塞材料,使栓塞剂进入封堵近端的分支血管,从而达到保护动脉干远端正常血管的同时,有效栓塞动脉干分支靶血管的目的。并且能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操作和射线投照时间,使患者和医师同时受益。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介入医疗用的球囊导管,具体是一种球囊保护栓塞导管。
背景技术
此部分的陈述仅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技术信息,并且这些陈述可能构成现有技术。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肿瘤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肿瘤早期,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切除。然而相当多的肿瘤患者被确诊时就已经处于中晚期,失去外科手术机会。对于这类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全身化疗、局部放疗、靶向治疗与介入治疗。
由于多数恶性肿瘤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丰富的血供是肿瘤快速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如果能有效的阻塞肿瘤供血动脉,造成局部肿瘤发生缺血性坏死,就能有效延缓肿瘤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然而,肿瘤的生长特性之一就是能不断刺激肿瘤局部新血管生成,新生的血管可以出现供血动脉的末端,但更多的是出现在供血动脉干上,表现为动脉干侧壁发出的多支、杂乱、不规则走形的分支血管,而动脉干远端则供应正常组织的血液供应。
在微创介入栓塞此类肿瘤血管时,由于动脉干远端为正常组织,为了减轻永久栓塞剂对正常组织的持续损伤,治疗上需要先将导管插入病变分支血管发出处远端,注入大颗粒的中期栓塞剂,如明胶海绵,栓塞供应正常组织的远端动脉干,该类栓塞剂栓塞1-2月内,血管可以恢复再通。随后将导管退至病变分支血管发出处近端,再注入化疗药物和小颗粒永久性栓塞剂,小颗粒栓塞在血流带动下流入侧壁分支血管,逐步栓塞分支血管末梢分支,从而达到栓塞目的。
然而,该方法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其一,尽管是使用大颗粒的中期栓塞剂,在中期栓塞剂吸收后,血管可以恢复再通,但栓塞正常组织的供血动脉导致的缺血,不可避免的带来相应附带的正常组织损伤,增加患者的不适。其二,对缺血缺氧敏感的组织,暂时的血流中断,仍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其三,如果该动脉远端为重要组织,则不能使用该方法有效栓塞病变血管,这时,就需要使用更细小的微导管逐支超选择插管进行分别栓塞,但这毫无疑问的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医师和患者接受X射线照射时间。并且,如果需要超选择插管的分支过多,对手术医师而言,也将是一个困难任务。
正因如此,开发一种能快速完成此类血管栓塞、简便易行的介入手术材料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部分问题,或至少缓解这些问题。
一种新型球囊保护栓塞导管,包括
导管体,包括导丝腔和与导丝腔并行连接的充盈腔;
封堵件,位于球囊段导管体,包括外层球囊和用于封闭导丝腔的内层封堵件;所述外层球囊和内层封堵件与所述充盈腔连通;所述外层球囊以球囊段导管体为中心,密封包裹在所述球囊段导管体的外壁上;所述内层封堵件与所述导丝腔连接;
连接段导管体的导丝腔设有与之连通的侧孔,靠近所述球囊段导管体。
可选的,所述内层封堵件为内层球囊。
进一步的,所所述外层球囊与所述内层球囊共用同一球囊腔,所述球囊腔与所述充盈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俊;张余,未经华俊;张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17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