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口腔正畸面像摄影训练仪及训练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90667.2 | 申请日: | 2021-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5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若萱;胡博;卞悦腾;徐明华;陈卓玥;侯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志明 |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G09B9/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史进斗 |
| 地址: | 11000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口腔 正畸面像 摄影 训练 方法 | ||
1.口腔正畸面像摄影训练仪, 包括头颅模型(1)和定位框架(2);其特征在于:
定位框架(2)为矩形框架结构;
边框左后立柱(13)、边框右后立柱(14)、定位框架上后边框(23)和定位框架下后边框(24)固定成矩形框架后部;
定位框架上后边框(23)、定位框架上左边框(17)、定位框架上右边框(18)和定位框架上前边框(16)固定成矩形框架上部;
定位框架下后边框(24)、定位框架下左边框(20)、定位框架下前边框(19)和定位框架下右边框(21)固定成矩形框架下部,矩形框架下部设置有底板(22),并通过底板(22)在中心固定设置头颅模型(1);
矩形框架上部和矩形框架(2)下部之间设置边框左前移动立柱(12)和边框右前移动立柱(15);
边框左前移动立柱(12)上设置第一水平参照标志点(4);
边框左后立柱(13)上设置第二水平参照标志点(5);
边框右后立柱(14)上设置第三水平参照标志点(6);
边框右前移动立柱(15)上设置第四水平参照标志点(7);
第一水平参照标志点(4)、第二水平参照标志点(5)、第三水平参照标志点(6)和第四水平参照标志点(7)为头颅模型(1)眼裂与鼻尖中间所在的水平平面与边框左前移动立柱(12)、边框左后立柱(13)、边框右后立柱(14)和边框右前移动立柱(15)的交点;
定位框架下左边框(20)上设置第四45°侧位像标志点(30);
定位框架下前边框(19)上设置第三45°侧位像标志点(28)和第二45°侧位像标志点(9);
定位框架下右边框(21)上设置第一45°侧位像标志点(8);
使通过第二45°侧位像标志点(9)和第一45°侧位像标志点(8)的垂直平面与拍摄者对侧的头颅模型(1)的外眼角相切,以第二45°侧位像标志点(9)和第一45°侧位像标志点(8)的连线为投照取景轴拍摄45°侧面像时,头颅模型(1)对侧眼的眼裂完全显露却又不显露眼裂以外皮肤;
使通过第三45°侧位像标志点(28)和第四45°侧位像标志点(30)的垂直平面与拍摄者对侧的头颅模型(1)外眼角相切,以第三45°侧位像标志点(28)和第四45°侧位像标志点(30)的连线为投照取景轴拍摄45°侧面像时,头颅模型(1)对侧眼的眼裂完全显露却又不显露眼裂以外皮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正畸面像摄影训练仪,其特征在于:
定位框架上左边框(17)、定位框架上前边框(16)和定位框架上右边框(18)设置上滑道(25);
定位框架下左边框(20)、定位框架下前边框(19)和定位框架下右边框(21)设置下滑道(26);
边框左前移动立柱(12)通过左上滑轮(11)和左下滑轮(27)设置在上滑道(25)和下滑道(26)之间;
边框右前移动立柱(15)通过右上滑轮和右下滑轮设置在上滑道(25)和下滑道(2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正畸面像摄影训练仪,其特征在于:
定位框架(2)设置在支架(3)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正畸面像摄影训练仪,其特征在于:
支架(3)为可调节高度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正畸面像摄影训练仪,其特征在于:
定位框架(2)底部和支架(3)之间通过万向云台(29)连接。
6.使用口腔正畸面像摄影训练仪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正畸面像摄影拍照:调整训练仪的头颅模型(1)与拍摄者头颅同高,保持与训练仪适当距离,对照相机进行五个维度的调整和拍摄面像;正畸面像摄影拍照包括正面像、两侧的侧面像和两侧的45°侧面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志明,未经侯志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066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音型城市下水道的通风换气装置
- 下一篇:新型负极结构及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