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智能决策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190571.6 申请日: 2021-02-18
公开(公告)号: CN113033954B 公开(公告)日: 2022-09-06
发明(设计)人: 邹全乐;陈子涵;许文杰;文沛然;张天诚;甯彦皓;刘涵;张碧川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大学
主分类号: G06Q10/06 分类号: G06Q10/06;G06F30/27;G06K9/62;G06Q50/02;G06F111/10
代理公司: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代理人: 王翔;马健
地址: 400044 *** 国省代码: 重庆;50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煤层气 协调 开发 智能 决策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智能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所述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煤炭开采评价指标组A1和煤层气抽采评价指标组A2

所述煤炭开采评价指标组A1内包括煤炭开采开拓区评价指标B1和煤炭开采生产区评价指标B22个二级指标;所述煤炭开采开拓区评价指标B1下设煤炭开采开拓区资源因素C11、煤炭开采开拓区技术因素C12、煤炭开采开拓区安全因素C13和煤炭开采开拓区经济因素C144个三级指标;所述煤炭开采开拓区资源因素C11包括开拓区开采煤量D111、单位时间内开拓区掘进量D112和开拓区煤炭开采时长与煤层气抽采时长比值D1133个四级指标;所述煤炭开采开拓区技术因素C12包括掘进巷道总长度D121、掘进工艺D122和掘进速度D1233个四级指标;所述煤炭开采开拓区安全因素C13包括开拓区生产时长比例D131和掘进工作面煤层气浓度D1322个四级指标;所述煤炭开采开拓区经济因素C14包括开拓区生产时长D141、开拓区开采煤量D111和开拓区采煤资金投入D1433个四级指标;所述煤炭开采生产区评价指标B2下设煤炭开采生产区资源因素C21、煤炭开采生产区技术因素C22、煤炭开采生产区安全因素C23和煤炭开采生产区经济因素C244个三级指标;所述煤炭开采生产区资源因素C21包括生产区煤炭开采量D211、工作面煤炭开采率D212和单位时间内生产区煤炭开采量D2133个四级指标;所述煤炭开采生产区技术因素C22包括采煤工艺D221、工作面煤炭开采率D212和单位时间内生产区煤炭开采量D2133个四级指标;所述煤炭开采生产区安全因素C23包括回采工作面煤层气浓度D231、生产区煤炭开采时长D232与煤层气抽采时长的比值和生产区生产时长比例D2333个四级指标;所述煤炭开采生产区经济因素C24包括生产区采煤资金投入D241、生产区时长D242和生产区煤炭开采量D2113个四级指标;

所述煤层气抽采评价指标组A2内包括煤层气抽采规划区评价指标B3、煤层气抽采开拓区评价指标B4和煤层气抽采生产区评价指标B53个二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规划区评价指标B3下设煤层气抽采规划区资源因素C31、煤层气抽采规划区技术因素C32、煤层气抽采规划区安全因素C33和煤层气抽采规划区经济因素C344个三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规划区资源因素C31包括地面井抽采煤层气量D311和单位时间内抽采煤层气量D3122个四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规划区技术因素C32包括地面井搭建时长D321和地面井抽采煤层气量D3112个四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规划区安全因素C33包括规划区煤层气降低率D331和规划区生产所用时长比例D3322个四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规划区经济因素C34包括地面井搭建耗费金额D341、地面井抽采煤层气量D311和地面井抽采时长D3423个四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开拓区评价指标B4下设煤层气抽采开拓区资源因素C41、煤层气抽采开拓区技术因素C42、煤层气抽采开拓区安全因素C43和煤层气抽采开拓区经济因素C444个三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开拓区资源因素C41包括开拓区单位时间抽采煤层气量D411、开拓区抽采煤层气量D412和开拓区煤炭开采时长与煤层气抽采时长比值D1133个四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开拓区技术因素C42包括开拓区抽采煤层气量D412和开拓区井上下联合模式搭建时长D4212个四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开拓区安全因素C43包括开拓区生产时长比例D131和开拓区煤层气降低率D4312个四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开拓区经济因素C44包括开拓区抽采煤层气量D412、开拓区抽采煤层气设备资金投入D441和开拓区生产时长D1413个四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生产区评价指标B5下设煤层气抽采生产区资源因素C51、煤层气抽采生产区技术因素C52、煤层气抽采生产区安全因素C53和煤层气抽采生产区经济因素C544个三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生产区资源因素C51包括生产区单位时间抽采煤层气量D511、生产区抽采煤层气量D512和生产区煤炭开采时长与煤层气抽采时长的比值D2323个四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生产区技术因素C52包括生产区井上下联合模式搭建时长D521和生产区抽采煤层气量D5122个四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生产区安全因素C53包括生产区生产所用时长比例D531和生产区煤层气降低率D5322个四级指标;所述煤层气抽采生产区经济因素C54包括生产区煤层气抽采设备资金投入D541、生产区抽采煤层气量D512和生产区时长D2423个四级指标;

2)收集矿井煤炭开采评价指标参数值和矿井煤层气抽采评价指标参数;

3)将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作为节点构建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贝叶斯网络;所述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贝叶斯网络包括煤炭开采贝叶斯网络和煤层气抽采贝叶斯网络;将步骤2)和步骤3)中获取的煤炭开采评价指标参数与煤层气抽采评价指标参数带入煤炭开采贝叶斯网络和煤层气抽采贝叶斯网络中,得到煤炭开采效率值Y1与煤层气抽采效率值Y2

4)将煤炭开采效率值与煤层气抽采效率值代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中,得到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耦合协调度D,并根据耦合协调度等级表对煤与煤层气耦合协调度D进行评价;

5)对矿上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数值模型;并验证所构建数值模型的真实性;

6)采用单一变量法,改变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过程中的评价指标参数值,通过数值模拟得到模拟后其他评价指标参数值;并计算改变参数后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耦合协调度;将每一次改变后的指标参数、经过数值模拟后得到的指标参数和耦合协调度作为一组数据;

7)通过回归预测模型对步骤6)得到的多组数据进行训练,得到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预测模型,并对得到的预测模型进行测试,验证预测模型的可行性;

8)将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预测模型作为目标函数,通过优化算法寻找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全局最优值X=(x1,x2)T,从而得到耦合协调度最大值Dmax

9)将评价指标参数最优值与所研究煤矿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过程的评价指标进行比对,提出优化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057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