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避障的地震采集震源随机优化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88257.4 | 申请日: | 2021-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0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秦宁;韩宏伟;杨晓东;冯玉苹;王敬阁;李凌云;刘鸽;孙淑琴;葛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1V1/2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地震 采集 震源 随机 优化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避障的地震采集震源随机优化设计方法,该自动避障的地震采集震源随机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则采集震源的物理位置点;步骤2:根据实际地表情况计算障碍物对应的震源数量;步骤3:选取优化算子,确定随机采样分组长度和分组数;步骤4:以障碍物处不布设震源作为约束生成多组随机采样矩阵;步骤5:选取数据重建变换空间并计算随机采样矩阵的相关系数;步骤6:寻找相关系数最小的随机采样矩阵即为震源布设位置。该自动避障的地震采集震源随机优化设计方法充分考虑地表障碍条件,降低震源数量,同时又能保证高精度的地震数据重建,达到油气勘探降本增效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地震数据采集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自动避障的地震采集震源随机优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东部探区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式是高密度地震技术,这种技术得到的地震资料具有较高的保真度和纵横向分辨能力。但是,其大规模应用存在两个突出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东部探区城镇、水库、农田等地表障碍物众多,这些地方不能放置地震采集震源,尤其是炸药震源,造成地震资料缺失严重,资料品质低。第二个问题是,高密度地震对炮道密度的要求较高,单位面积内布设的炮点和检波点都有相应的要求,并且在构造复杂的地区,还需要增加炮点数量以保证数据采集和处理效果,造成勘探成本剧增。目前,为了解决东部探区高密度地震技术的这两个问题,常规的解决方案,一种是实施炮点位置变观处理,在障碍物附近补充相同数量的震源,这种方式的采集成本相同,但是采集资料效果大打折扣。另一种是利用小型可控震源或者电火花代替炸药震源进行激发,这种方式得到的采集资料中深层信噪比低,难以满足勘探开发需求。
在申请号:CN201410249923.0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浅海障碍区OBC地震采集震源施工方法,属于存在障碍物的浅海OBC地震采集、海洋地质调查技术领域。含有以下步骤;(1)精细踏勘,确定障碍物在工区内的具体位置。(2)将障碍物坐标绘制到克浪或绿山等采集设计软件上。(3)根据采集设计软件上的障碍物进行避障及加密设计。(4)对障碍物进行避障及加密设计后,用采集设计及处理软件对炮点缺失及资料缺口情况进行分析,确定覆盖次数、资料缺口等符合相关技术要求。(5)按照避障及加密设计施工。
在申请号:CN201710107996.X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确定导航震源的轨迹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当前区块内的各个震源点的位置信息;从所述各个震源点中确定一个震源点,以作为所述区块的当前起点;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各个震源点与所述当前起点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各个震源点与所述当前起点之间的距离大小,确定所述区块的导航震源的轨迹。
在申请号:CN200910243766.1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双向非纵滚动观测地震勘探采集方法,应用于城区或障碍区地震勘探采集。采用小吨位可控震源和/或井炮震源激发地震波,采用5000道以上地震仪器和动圈式检波器进行地震信号接收。A、施工点位布设;B、非纵观测系统设计;C、双向非纵滚动观测实施;D、双向非纵滚动观测实施关键是要正确确定非纵炮点位置。非纵炮点与正常炮点纵向对应相同的接收排列。
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发明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自动避障的地震采集震源随机优化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减少采集震源数量以降低地震勘探采集成本的自动避障的地震采集震源随机优化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自动避障的地震采集震源随机优化设计方法,该自动避障的地震采集震源随机优化设计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则采集震源的物理位置点;
步骤2:根据实际地表情况计算障碍物对应的震源数量;
步骤3:选取优化算子,确定随机采样分组长度和分组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82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