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药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188134.0 申请日: 2021-02-08
公开(公告)号: CN114903888A 公开(公告)日: 2022-08-16
发明(设计)人: 褚亮;张必翔;陈孝平;薛宇;温婧媛;唐大超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主分类号: A61K31/4045 分类号: A61K31/4045;C07D403/14;A61P35/00
代理公司: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樊戎
地址: 430030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胆管 细胞 药物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药物。本发明研究揭示双吲哚马来酰亚胺I(Bisindolylmaleimide I)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迁移,能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本发明实施例将Bisindolylmaleimide I加入到培养中的肝内胆管癌细胞株HCCC‑9810细胞中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与未给药组相比,Bisindolylmaleimide I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HCCC‑9810生长与迁移,能作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药物之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和医药技术领域,涉及治疗肿瘤的药物,具体涉及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药物。

背景技术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A)是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第二大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约占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的10%-15%,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发病隐匿,细胞学及病理学诊断敏感性不高等特点,大多数病人被确诊时已是疾病进展期。目前iCCA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人症状体征,CT/MRI等影像学检查,CA-19-9等血清学指标,缺乏敏感特异的诊断标记物,大多数病人被发现时已处于疾病进展期,失去根治性切除机会,iCCA病人预后极差,手术切除肿瘤被认为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只有约35%的早期病人具有根治性切除的指证。单纯的化学药物治疗应用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效果不佳,目前仍缺乏根治iCCA的药物治疗手段。ICC的发病高峰是55岁到75岁,不到10%的病例发生在45岁之前。对年龄大于45岁合并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定期筛查,有助于ICC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与肝细胞肝癌男性高发不同,ICC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3。黄志强院士在《肝胆管外科的发展方向》一文中指出,我国的胆管癌患者占全世界的55%[参见:黄志强.肝胆管外科的发展方向[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1,16(4):329-331]。考虑到ICC在胆管癌中的占比,可知我国的ICC患者基数也是相当庞大的。本病恶性度高,预后不佳,少有长期生存者。ICC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时机,因此对ICC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科手术是延长ICC患者生存期的首选治疗方式,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取决于癌肿的部位与大小,方式包括左、右半肝切除、左、右肝大部切除、肝叶楔形切除、肝段切除等。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而行姑息性外科切除、保守治疗及未治疗者均无5年生存者。ICC具有淋巴侵袭性,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ICC术后复发率较高。因肿瘤体积较大或位置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应先行药物化疗,使肿瘤降期后再行相关手术治疗。影响ICC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的因素争议较多,且ICC患者发现时多已失去手术时机及术后复发率高,因此临床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方式以达到治愈或减少复发的目的。术后辅以化疗应该要比单纯手术效果更好,存在淋巴结转移和(或)血管侵犯时则需行化学药物治疗。单纯化学药物治疗主要应用于有肝外转移、失去其他治疗措施可能的患者。因为此时化学药物治疗成为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可能途径,但目前现有化学药物治疗应用于ICC的效果并不佳。因此研究和寻找治疗ICC的有效化学药物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具体是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药物。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药物是:Bisindolylmaleimide I(GF109203X),中文名称为:双吲哚马来酰亚胺I。

Bisindolylmaleimide I(GF109203X)分子式为C25H24N4O2,分子量为412.48,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Bisindolylmaleimide I(GF109203X)

(中文名称:双吲哚马来酰亚胺I)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81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