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eBPF技术的CDN边缘节点跨机调度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7737.9 | 申请日: | 202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8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4 |
发明(设计)人: | 武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网聚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63 | 分类号: | H04L67/63;H04L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101102 北京市通州区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ebpf 技术 cdn 边缘 节点 调度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BPF技术的CDN节点跨机调度方法及系统,在CDN节点上,判断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下虚拟网卡的负载情况,当所述第一服务器不存在拥有冗余带宽的虚拟网卡时,将所述访问请求引导到该CDN节点下第二服务器中负载最小的虚拟网卡上,通过在各个机器中的操作系统内核的TC层嵌入eBPF模块代码并在每个单机内安装一个通信Agent模块,Agent模块主要是负责跨机通信(通过路由器的ARP广播功能)和数据交互(跨机之间的网卡负载情况互通,采用UDP通信),eBPF模块主要是在节点内部机器集群中选出带宽低负载的虚拟网卡进行数据回吐,从而解决客户端多次302重定向的问题,达到降低请求的效耗,在节点内部跨机调度时避免死循环,从而实现最优调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DN节点调度领域,尤其指一种基于eBPF技术的CDN节点跨机调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CDN分发领域,通常采用HTTP 302调度机制(重定向机制)达到更好的调度效果。HTTP 302调度机制原理如下:假设域名A接入到CDN网络,并且配置了HTTP调度中心,当用户终端发起域名A的请求时,域名A的请求会被CNAME引导到CDN的HTTP调度中心,HTTP调度中心根据预设DNS解析表中的节点健康状况、负载情况等信息,综合判断给出调度结果,返回302状态码,并且在Location的响应头返回重定向的IP地址,用户终端收到302重定向响应,会重新请求Location的内容,向该IP地址发送请求。
对于本地负载调度,是指CDN边缘节点内部机器的路由过程,如果节点的IP地址是固定的,一般是通过在Cache层前面搭载一个LVS负载均衡软件,进行内部网络层负载均衡调度。这种调度机制是针对已确定服务IP的节点场景,对于动态IP节点的场景却是无法满足。在CDN行业内,针对不确定IP的动态CDN节点(此处指的是拨号上网的CDN边缘节点,定时更新服务IP)的场景,一般是通过多次302达到节点内部单机调度,即当客户端的请求被HTTP 302重定向调度到某个节点的某个虚拟网卡(IP拨号上网线路)上时,如果该IP线路的带宽正好处于高负载的情况,那么通过返回302给客户端,由客户端再次302重定向访问其它的虚拟网卡IP线路,循环直到找到带宽低负载的IP线路进行服务。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
多次的302重定向,增加客户端访问线路的效耗,影响客户的访问体验;
302重定向到其它的IP线路,无法保障调度后的IP线路就是低负载,也可能重定向后的IP线路也是高负载,又会增加1次302重定向,多次重定向,存在定向死循环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eBPF技术的CDN边缘节点跨机调度方法,以实现减少302重定向次数,降低访问的链路效耗,且避免定向到其他IP线路时死循环风险的技术效果。
一种基于eBPF技术的CDN边缘节点跨机调度方法,包括:
获取由HTTP编码调度中心返回的301/302的状态码和Location头;
按照所述301/302状态码,发出重定向所述Location头的URL的访问请求,所述Location头中包含全局调度后的IP节点地址;
在CDN节点上,判断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下虚拟网卡的负载情况,当所述第一服务器不存在拥有冗余带宽的虚拟网卡时,将所述访问请求引导到该CDN节点下第二服务器中负载最小的虚拟网卡上;
在所述第二服务器中,所述访问请求流经内核的TC层到达Cache层,在Cache层具备缓存数据时,获取所述第二服务器中负载最小的虚拟网卡所返回的数据。
优选地,将所述访问请求引导到该CDN节点下第二服务器中负载最小的虚拟网卡上,具体实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网聚云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网聚云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77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