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系地层有机碳含量评价方法、评价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7725.6 | 申请日: | 202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1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南泽宇;李军;路菁;刘志远;李浩;张军;付维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系 地层 有机 含量 评价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煤系地层有机碳含量评价方法、评价装置及电子设备。评价方法包括:基于测井曲线计算煤系地层总有机碳含量;计算富氢质有机碳与贫氢质有机碳的比例;结合煤系地层总有机碳含量以及富氢质有机碳与贫氢质有机碳的比例,计算富氢质有机碳含量和贫氢质有机碳含量。本发明建立了一种煤系地层总有机碳、富氢质有机碳、贫氢质有机碳含量评价方法,填补了传统煤系地层仅能评价总有机碳含量,不能评价富氢质及贫氢质有机碳含量的空白,在煤系地层烃源岩评价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球勘探领域,涉及煤系地层有机碳含量评价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煤系地层有机碳含量评价方法、评价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储层中的有机质不仅是成烃的物质基础,还是吸附气的重要载体。有机碳含量是烃源岩评价的重要参数,关系到油气勘探规划,总有机碳(TOC)含量精确数据主要是来源于取芯实验分析,然而由于钻井成本高,取芯层段少,且含煤地层有机质分布不均匀,难以通过岩心分析确定整个井段的有机碳含量数据(王攀,彭苏萍,杜文凤,等.基于测井参数的煤系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煤炭学报,2017,42(5):1266-1276)。
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机质含量的简便快速评价方法,在利用有限的岩心实验资料对其刻度后,实现有机质含量全井段连续求取。由于有机质相对于地层具有低密度(1.1g/cm3)、高自然伽马(800-4000API)、高电阻率(105-109ohm.m)、高含氢指数(67%),高声波时差(571us/m)的特点(刘文辉,镇泾地区页岩储层解释模型及测井评价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6),可以利用有机质地层密度测井值低、自然伽马测井值高、电阻率测井值高、中子测井值高及声波时差测井值高的特点识别富含有机质地层,并建立地层有机质含量评价方法,连续计算整个井段的有机质含量。
煤系地层形成于河流相、沼泽相及浅湖相沉积体系,相对于湖相烃源岩及海相烃源岩地层具有特殊的沉积环境和母质,有机质中能形成油气的有效碳(富氢显微组分)含量偏低,因为煤系有机质以陆生植物为主要来源,与水生有机质相比,类脂组含量低,相对富碳贫氢,虽然总有机碳含量高,但生烃潜力相对较低,其总有机碳含量不能作为评价指标。然而,目前煤系地层有机碳测井评价方法往往仅能评价总有机碳含量,不能针对煤系地层的有机碳类型进行进一步细分评价。
为精细评价煤系地层有机质含量,确定煤系地层生烃潜力,本领域急需一种煤系地层有机碳含量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煤系地层有机质类型多样,各类型有机质生烃潜力差异较大,目前尚无各类有机质评价模型的问题,本发明建立了一种基于测井资料的煤系地层有机质组分含量计算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测井方法评价煤系地层总有机碳含量,并将总有机质划分为生烃能力较强的富氢质有机碳和生烃能力较弱的贫氢质有机碳,分别评价这两类有机碳成分含量,为确定煤系地层生烃潜力提供依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煤系地层有机碳含量评价方法,包括:
基于测井曲线计算煤系地层总有机碳含量;
计算富氢质有机碳与贫氢质有机碳的比例;
结合煤系地层总有机碳含量以及富氢质有机碳与贫氢质有机碳的比例,计算富氢质有机碳含量和贫氢质有机碳含量。
进一步地,基于测井曲线计算总有机碳含量包括:以岩心实验分析所得的岩心总有机碳含量为自变量,以对有机质敏感的测井曲线或测井曲线计算量为因变量,通过回归分析计算煤系地层总有机碳含量。
进一步地,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计算煤系地层总有机碳含量:
TOC=-4.22279+0.0152689*AC+0.0168291*GRN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77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