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着色感光性组合物、着色膜及着色膜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6584.6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1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宫崎诚太;田所惠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F7/004 | 分类号: | G03F7/004;G03F7/027;G03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焦成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着色 感光性 组合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着色感光性组合物、着色膜及着色膜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形成与基板的密合性优异、且具备具有适度锥角的锥形截面的经图案化的固化物的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和由该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形成的着色膜、和该着色膜的制造方法。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其含有碱溶性树脂(A)、光聚合性单体(B)、光聚合引发剂(C)、着色剂(D)、和溶剂(S),光聚合引发剂(C)含有芴系肟酯化合物(C1)、芴系肟酯化合物(C2)、和选自氧化膦系化合物及氨基酮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C3),芴系肟酯化合物(C1)具有硝基,芴系肟酯化合物(C2)不具有硝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着色感光性组合物、由该着色感光性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着色膜及该着色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液晶显示装置这样的显示装置中,使用了很多黑色矩阵这样的遮光性构件。这样的构件常常以经图案化的膜的形式形成。为了形成经图案化的膜,广泛使用了通过曝光而提供固化膜的感光性组合物。通过在将这样的感光性组合物位置选择性地曝光后进行显影,从而能形成经图案化的固化膜。
例如,作为可形成黑色矩阵的感光性组合物,公开了下述感光性组合物,其含有碱溶性树脂、光聚合性单体、光聚合引发剂及颜色材料,其中,光聚合引发剂含有特定结构的光聚合引发剂、及波长320nm~400nm的范围处的极大吸收波长为334n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52024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线状形成经图案化的固化物的情况下,如图1(a)所示,有时期望作为该图案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的截面1成为顶边1b的宽度略微窄于底边1a的宽度的梯形形状(即,具有适度锥角的锥形)。此时,在图案的截面1与设置该图案的基板(未图示)之间形成的角θ为70°以上85°以下。
然而,在使用了专利文献1中记载那样的以往的感光性组合物的情况下,如图1(b)所示,在显影时,与图案底部的一部分溶解相伴,有时在成为该图案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的截面2中的底边2a的两端产生根切(under cut)21。另外,还存在形成顶边1b的宽度大幅窄于底边1a的宽度的梯形形状的情况、形成顶边1b的宽度稍窄于底边1a的宽度但几乎不发生变化的梯形形状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若产生根切21,则在图案的截面2与基板(未图示)之间形成的角θ成为钝角。另外,若成为顶边1b的宽度大幅窄于底边1a的宽度的梯形形状,则上述角θ成为小的角。另外,若成为顶边1b的宽度稍窄于底边1a的宽度但几乎不发生变化的梯形形状,则上述形成的角θ变得接近90°。
这些情况下,均未形成具有顶边1b的宽度略微窄于底边1a的宽度的梯形形状的截面的图案。
若在图案中产生根切,则例如在制成使用这样的图案作为黑色矩阵的显示装置时,由于在根切部分残留的气泡,从而导致显示装置的画质下降。
另外,若成为顶边1b的宽度大幅窄于底边1a的宽度的梯形形状、顶边1b的宽度稍窄于底边1a的宽度但几乎不发生变化的梯形形状,则可能抑制作为黑色矩阵的功能。
详细而言,在将使用感光性组合物形成的黑色矩阵组装至图像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有时以与黑色矩阵接触的方式配置液晶。液晶的分子取向可通过电压进行控制。通过所述分子取向的控制,从而在包含偏光板的光学系统中,透光率剧烈变化。结果,可在图像显示面板上显示文字、图像等。
以与黑色矩阵接触的方式配置液晶的情况下,在黑色矩阵的图案边界部,受到边界高低差的影响,液晶取向行为显示与图案平坦部(相当于线部、或间隔部)不同的行为。就其而言,作为光学现象,即使在图案平坦部的透光率为0%,在图案边界部光线也会透过,以图案边界部的渗光或漏光的形式被观察到,不适于作为图像显示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65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