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5847.1 | 申请日: | 2021-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4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冬;潘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火鹤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41D31/02;A41D31/30;A41D31/04;D06M15/19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抗病毒 口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与口罩本体连接的挂耳,口罩本体由防渗无纺布层和亲肤无纺布层组成,在防渗无纺布层和亲肤无纺布层之间还设有至少一层驻极喷熔无纺布层,在防渗无纺布层和亲肤无纺布层之间还设有吸附杀灭新冠病毒的抗病毒无纺布层。抗病毒无纺布层中含有聚季铵盐或两亲聚季铵盐。将无纺布浸泡在质量浓度为1.0%〜3.0%的聚季铵盐溶液或两亲聚季铵盐溶液中1‑2小时,在45℃〜60℃的温度下干燥即得抗病毒无纺布层,通过常规医用口罩的制造方法,制造出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经测试,30分钟对新冠病毒的吸附杀灭率大于99.7%,48小时对新冠病毒的吸附杀灭率大于99.97。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口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普通医用口罩主要有三层结构:防渗无纺布层和亲肤无纺布层组成,在防渗无纺布层和亲肤无纺布层之间还设有至少一层起吸附作用且带 静电的驻极喷熔无纺布层,可以通过静电吸附阻隔细菌、病毒等微颗粒,可以抗菌杀菌但并不能杀死病毒。
但是在使用中随着不断呼出的水蒸气造成熔喷布电荷的流失,从而使其吸附细菌病毒等微颗粒能力下降, 致使该口罩防护病毒及细菌的能力较差。
为了解决普通医用口罩防护病毒及细菌的能力较差的问题,最近出现了一些抗病毒医用口罩,使得医用口罩具有抗病毒效果,如通过制备包含棉纤维、Ti02-壳聚糖纤维、竹炭纤维、竹纤维和纳米银纤维的医用口罩,该医用口罩虽然具有抗病毒效果,但是对病毒的杀灭能力较差,且银离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有一对程度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抗病毒医用口罩抗病毒能力差的缺点,提供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与口罩本体连接的挂耳,口罩本体由防渗无纺布层和亲肤无纺布层组成,在防渗无纺布层和亲肤无纺布层之间还设有至少一层驻极喷熔无纺布层,其特征在于:在防渗无纺布层和亲肤无纺布层之间还设有吸附杀灭新冠病毒的抗病毒无纺布层。
进一步的,所述抗病毒无纺布层中含有聚季铵盐或两亲聚季铵盐,它们均为公知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驻极喷熔无纺布层为一层,所述抗病毒无纺布层设置在防渗无纺布层和驻极喷熔无纺布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驻极喷熔无纺布层为二层,所述抗病毒无纺布层设置在二层驻极喷熔无纺布层之间。
所述抗病毒无纺布层上喷涂有聚季铵盐或两亲聚季铵盐杀毒层,聚季铵盐或两亲聚季铵盐的喷涂液质量浓度为1.0%〜3.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无纺布浸泡在质量浓度为1.0%〜3.0%的聚季铵盐溶液或两亲聚季铵盐溶液中1-2小时,取出沥干后,在45℃ 〜60℃的温度下干燥处理后,即得抗病毒无纺布层,通过常规医用口罩的制造方法,最终制造出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渗无纺布层和亲肤无纺布层驻极喷熔无纺布均为公知的材料。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具有高效杀菌及毒效果,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驻极喷熔无纺布层为一层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扩展结构图;
图4是图1所示本体结构中驻极喷熔无纺布层为两层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火鹤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蚌埠火鹤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58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