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物组合物及其医疗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4904.4 | 申请日: | 202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7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胸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557 | 分类号: | A61K31/557;A61K31/202;A61P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美智年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46 | 代理人: | 汪永生;吴晓东 |
地址: | 30005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 组合 及其 医疗 用途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药物,其同时包含消退素和脂氧素作为治疗成分,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优选的方案中,消退素和脂氧素的质量比为1:0.5‑1.3。另一个优选方案将消退素和脂氧素用A、B包分开包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伍药物的医疗用途。
背景技术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是心血管学科中最凶险的疾病。其多由主动脉中层病变导致内膜破裂,并继续扩大分离,致使分离的内膜将主动脉腔分隔成真腔和假腔而形成。国外的统计数据显示,AD发病率为5-10/10万,病死率1.5/10万,21%的AD患者在入院前死亡,68.2%的住院AD患者在入院48h内即死亡。
目前AD发病的细胞分子机制尚未明确。传统观念认为AD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高血压,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增加了血管壁的应力,致使血管壁内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形态和比例发生改变,增加了主动脉壁内膜撕裂的几率。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有效的治疗AD的药物,医生的处理方法仅限于镇痛和控制心率和血压两个方面,具体而言,通过肌注或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例如吗啡、哌替啶等进行镇痛,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例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等)与硝普钠联用进行血压和心率调控。
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在AD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Ju等在应用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AD实验中,发现白细胞介素(IL)-6缺乏组小鼠AD发生率低于正常组小鼠。IL-6是重要的促炎因子,可以诱导下游一系列的级联反应扩大炎症,提示AD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炎症发展的过程。朱晓峰等(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年9月,第21卷第9期,pp967-970)报道了消退素D1在小鼠主动脉夹层中的作用和机理研究,得出消退素可以降低主动脉夹层发生率的结论。但是从动物试验看,该受试药物对AD的治疗有效率有待提高。
脂氧素(lipoxin,LX)是来源于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合酶催化合成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在哺乳动物中,其主要包括脂氧素A4(LXA4)和脂氧素B4(LXB4)。研究表明,在炎症过程中,LX能够抑制白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趋化并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局部凋亡的粒细胞及其他损伤细胞,从而抑制炎症的进程,促进炎症的消退。由于其在炎性疾病中所发挥的独特的抗炎和促进炎症消退的功能而被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将脂氧素用于治疗AD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有效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药物。由此提出一种复合药剂,其同时包含消退素和脂氧素作为治疗成分,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本发明,消退素和脂氧素的质量比为1:0.5-1.3,优选1:0.7-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消退素和脂氧素用A、B包分开包装。在其他的方式中,它们被制备成混合制剂。
本发明的药物为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注射到组织给药、腹膜内给药、口服给药、或鼻内给药的形式。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注射液被制备成PBS注射液。
本发明中,脂氧素A4(LXA4)、消退素被配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选自由口腔冲洗液、口香槽,食品添加剂、糖果绽剂、片剂、可咀嚼的胶囊、口腔传递装置和被包覆在生物或者合成来源的可吸收的载体纳米颗粒所组成的组中。
本发明首次提出将消退素和脂氧素结合,专门治疗主动脉夹层。动物试验显示可以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带来根本性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各组小鼠死亡率率统计图。
图2是小鼠主动脉超声影像分析图。
图3是各组小鼠主动脉血管21d组HE染色结果的照片。
图4是各组小鼠主动脉血管21d组Masson染色结果的照片。
图5是各组小鼠主动脉血管21d组EVG染色结果的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未经天津市胸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49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