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控制器、高压配电盒、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3839.3 | 申请日: | 202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8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封宁波;章雪亮;李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7/06 | 分类号: | H02P27/06;H02J7/00;H02J7/02;B60L53/00;B60L15/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常忠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控制器 高压 配电 动力 总成 电动 车辆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高压配电盒、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电机控制器包括逆变电路、交流充电电路和控制器。逆变电路将动力电池组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提供给六相电机。交流充电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交流电源,交流充电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一相绕组的输入端,或连接第一三相绕组的中心抽头;交流充电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一相绕组的输入端,或连接第二三相绕组的中心抽头。控制器用于控制逆变电路,以使交流电源对动力电池组充电。利用本方案,避免了布置OBC,因此降低了成本,也便于电驱动系统朝着小型化、高集成度方向进行演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高压配电盒、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电动车辆作为新能源车辆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电动车辆由动力电池组供电,进而使电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电机。
目前对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组充电时,可以采用快充模式和慢充模式。其中,快充模式时,电动车辆的直流快充电路连接直流充电桩,利用直流充电桩输出的直流电直接对动力电池组进行充电。慢充模式时,电动车辆的车载充电机(On-board charger,OBC)外接交流电源,交流电源可由市电或者交流充电桩提供,车载充电机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对动力电池组进行充电。
在电动车辆的电驱动系统内布置OBC时,一方面,OBC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限制了电驱动系统朝着小型化、高集成度方向的演进发展;另一方面,OBC还占据了电驱动系统成本的一定比例,增加了电驱动系统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高压配电盒、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避免了布置OBC,因此降低了成本,也便于车辆的电驱动系统朝着小型化、高集成度方向进行演进。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该电机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动力电池组,电机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六相电机。六相电机包括以下两个三相绕组:第一三相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该电机控制器包括逆变电路、交流充电电路和控制器。其中,逆变电路的输入端为电机控制器的输入端,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为电机控制器的输出端。逆变电路将动力电池组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提供给六相电机。交流充电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交流电源。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交流充电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一相绕组的输入端,交流充电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一相绕组的输入端。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交流充电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三相绕组的中心抽头,交流充电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三相绕组的中心抽头。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交流充电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一相绕组的输入端,交流充电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三相绕组的中心抽头。在再一种实现方式中,交流充电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三相绕组的中心抽头,交流充电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一相绕组的输入端,
控制器,用于控制逆变电路,以使交流电源对动力电池组充电。
控制器可以为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38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