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动式电磁接触器动触头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3421.2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3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由佳欣;李博;于昊;袁宝武;张腾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17;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李智慧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动式 电磁 接触器 动触头 冲击 能量 下限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动式电磁接触器动触头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在接触器吸反力设计前期阶段给出了冲击能量下限,即实现无弹跳设计的最小吸反力差值,使得设计过程在给定吸力曲线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匹配反力曲线,大大减少了设计中后期阶段的计算量。相比于传统吸反力曲线反复计算配合达到设计目标的方法,有效提升了设计效率。使得接触器吸反力设计前期阶段给出了准确的接触器回跳下限阈值,吸反力匹配效果突出,减少了设计方案可能出现的吸合电压大或释放电压小问题,实现了更好的设计效果。直接针对回跳问题,在设计阶段即专注于寿命问题解决的核心,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直击问题关键点,针对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接触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直动式电磁接触器冲击能量下限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直动式电磁接触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保证控制电路的长期、可靠运行,抑制或减少直动式电磁接触器回跳十分重要。传统抑制或减少回跳的仿真方法,是在接触器吸反力设计初期,通过吸反力曲线反复计算配合达到抑制或减少接触器回跳的目的,这种方法需要反反复复的调整仿真模型,耗时较长,设计阈值不明确;而传统抑制或减少回跳的装配方法,是调整接触器样机的吸反力匹,这种方法要求设计人员对接触器本体有足够的了解,同时又具有装配经验,调整人员的要求高,设计成本高;两种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匹配设计过程中设计阈值不明确,设计结果中会出现理论匹配而实际吸合电压大等问题,且存在相对设计周期较长、计算资源成本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成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动式电磁接触器动触头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预先得到吸合冲击能量和回跳时间、回跳次数的关系,计算接触器回跳为零时的冲击能量下限值。本发明在接触器吸反力设计前期阶段,给出了冲击能量下限,即实现无弹跳设计的最小吸反力差值,减少了因吸反力匹配不佳造成的吸合电压大或释放电压小的问题,从而提升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直动式电磁接触器动触头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实测直动式接触器所有零件全部尺寸,并绘制CAD模型;
步骤S2:根据实测绘制的CAD模型,转换成静态电磁有限元仿真模型,得到电磁吸力仿真结果;
步骤S3:直动式接触器测绘零件装配的电磁系统,测试额定电压、吸合电压、释放电压下三条电磁吸力曲线;
步骤S4:利用测试的电磁吸力曲线,修正静态电磁有限元仿真模型,确保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得到可用来准确计算电磁吸力的静态有限元仿真模型;
步骤S5: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反力系统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
步骤S6:利用实测的复原弹簧刚度、超程弹簧刚度及辅助触点刚度,修正反力系统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得到可准确计算回跳时间、回跳次数的修正后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
步骤S7:根据步骤S4中得到的静态有限元仿真模型,仿真计算电磁吸力曲线(即图1中A处),根据步骤S6中得到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即图1中B处),仿真计算反力曲线,进行吸反力配合,计算吸合冲击能量,所述吸合冲击能量为吸合电压曲线与反力曲线,从衔铁动作开始,到触头吸合位置合围的面积;
步骤S8:根据步骤S4中得到的静态有限元仿真模型,修改静态有限元仿真模型,得到多种电磁吸力曲线,根据步骤S6中得到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修改复原弹簧刚度、超程弹簧刚度及辅助触点刚度,得到多种反力曲线,吸反力配合,得到不同的冲击能量,对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给定不同的吸合冲击能量,仿真得到吸合冲击能量与回跳时间、回跳次数的关系;
步骤S9:分析吸合冲击能量和回跳时间、回跳次数的关系,得到回跳为零时冲击能量的下限值。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34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虫效果好的景区游客流量分析系统
- 下一篇: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