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同厚度地下连续墙搭接时的H型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3367.1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2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朱敏;魏莱;陈涛;冯东阳;夏磊;唐建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18;E02D19/1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同 厚度 地下 连续 墙搭接时 型钢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到不同厚度地下连续墙搭接时的H型钢结构,所述的一期槽段(2)和二期槽段(3)之间设置有H型钢接口结构(9),所述的H型钢接口结构(9)由翼缘板(4)、腹板(5)、横向钢板(6)和角钢(7)组成,所述的H型钢(9)上下两侧的翼缘板(4)一端搭接在一期槽段(2),另一端搭接在二期槽段(3)上,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地下连续墙的接头在厚度突变处,绕渗途径相比等厚度的地下连续墙短,存在漏水漏砂的隐患的缺点,具有在H型钢的腹板上开孔,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接缝止水效果,确保基坑开挖施工安全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基坑工程的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是不同厚度地下连续墙搭接时的H型钢结构。
背景技术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对基坑支护的定义如下: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基坑开挖是否采用支护结构,采用何种支护结构,应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基坑开挖深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施工季节、地区工程经验等通过经济、技术、环境综合分析比较确定。
在地下水位高、地层条件差、开挖深度大的基坑工程中,多采用钻孔灌注桩、咬合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
地下连续墙是基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支护结构,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在地面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吊放钢筋笼,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从而形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
在各个单元槽段之间,先后浇筑的水下混凝土在接缝处形成止水薄弱带,为提高接缝处的止水效果,可采用锁口管、H型钢、十字形钢板等各种止水结构(如图1)。
当采用H型钢作为地下连续墙接头时,地下水沿着二期槽段的H型钢内边周长进行绕渗,从而达到止水的目的。H型钢接头以施工速度快、止水效果好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当基坑工程地处不同地质条件,或周边环境有重大变化时,需要采用不同厚度地下连续墙进行支护,从而满足基坑工程不同区段的刚度和变形要求,并减小工程建设投资。
目前常用的地下连续墙厚度为0.6m、0.8m、1.0m、1.2m、1.5m,相应H型钢的厚度根据地下连续墙厚度、钢筋布置相应的调整。
目前在采用不同厚度的H型钢接头地下连续墙进行支护时,一般先施工厚的地下连续墙,并将配套的大H型钢同步埋置在一期槽段内,待薄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对H型钢进行刷壁、浇筑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接头在厚度突变处,绕渗途径相比等厚度的地下连续墙短,存在漏水漏砂的隐患,且H型钢接头部位的混凝土难以浇筑密实,易危及周边各类建构筑物的安全和基坑自身的安全。(如图2所示)
当基坑工程开挖深度大、地层条件差、地下水位高时,不同厚度地下连续墙之间的接缝处理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不同厚度地下连续墙搭接时的H型钢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不同厚度地下连续墙搭接时的H型钢结构,在地下连续墙内设置有不同厚度的一期槽段和二期槽段,
所述的一期槽段和二期槽段之间设置有H型钢接口结构,所述的H型钢接口结构由H型钢、腹板、横向钢板和角钢组成,
所述的H型钢上下两侧的翼缘板一端搭接在一期槽段,另一端搭接在二期槽段上,
所述的H型钢的腹板上焊接有横向钢板,所述的横向钢板与所述的H型钢的腹板之间增设有一道所述的角钢,所述的角钢、所述的横向钢板与所述的H型钢的腹板之间焊接连为一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H型钢的腹板上等间距设置有一排孔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横向钢板的尺寸与所述的H型钢上下两侧的翼缘板保持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33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镍铬合金丝的卷绕切割机构
- 下一篇:可调节透明度的AR智能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