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2019.2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6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金山海;徐继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边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杜萌 |
地址: | 133000 吉林省延***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肢 骨骼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该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包括:拉绳、轨道轮、驱动结构、脚踝辅助结构和膝盖辅助结构;轨道轮转动连接于脚踝辅助结构,膝盖辅助结构用于连接于膝关节,膝盖辅助结构包括储能组件;轨道轮绕设有至少两个拉绳,其中一个拉绳的一端连接于驱动结构的动力输出端,另一个拉绳的一端连接于储能组件;驱动结构用于驱动对应的拉绳做收卷运动,由该拉绳带动轨道轮转动,脚踝辅助结构能够做抬起运动;连接于储能组件的拉绳能够在轨道轮的转动作用下,拉动储能组件以进行蓄能。这种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协同辅助踝关节与膝关节,不仅可以让穿戴者在正常行走减小新陈代谢,而且还可以在登山等情况下为穿戴者提供优秀的辅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骨骼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背景技术
下肢行走是人体的主要活动之一,但长时间行走会大大增加人们的负载,并且在不平整路段、登山、爬楼梯等运动量较大的情况下,人体的脚踝、膝盖等关节的负重感会更加明显,加剧磨损甚至会患关节疾病。
传统的下肢外骨骼虽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也面临很多挑战。传统的外骨骼大多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主要用电机等装置为下肢提供机械动力,如果想获得较大的驱动力驱动装置就会被设计的很笨重,给人行走带来不便;无动力外骨骼通过人体在自然运动中储能,不需要额外的驱动力就可以实现辅助作用,虽然可以避免驱动装置带来的负重,但也面临驱动力不足、无法更好的适配人体步态特性等挑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笨重、不灵活或者驱动力不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一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包括:拉绳、轨道轮、驱动结构、脚踝辅助结构和膝盖辅助结构;
所述脚踝辅助结构用于套于脚部,所述轨道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脚踝辅助结构,所述膝盖辅助结构用于连接于膝关节,所述膝盖辅助结构包括储能组件;
所述轨道轮绕设有至少两个拉绳,其中一个所述拉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结构的动力输出端,另一个所述拉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储能组件;
所述驱动结构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拉绳做收卷运动,由该所述拉绳带动所述轨道轮转动,所述脚踝辅助结构能够做抬起运动;连接于所述储能组件的所述拉绳能够在所述轨道轮的转动作用下,拉动所述储能组件以进行蓄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件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拉绳连接于所述驱动轮,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拉绳做收卷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固定件;
所述驱动轮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连接孔,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连接于所述驱动轮,且所述固定件的侧壁和所述连接孔的孔壁之间形成一压紧空间;所述拉绳的端部部分压设于所述压紧空间,并连接于固定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的至少一侧设有缺口,所述固定件的部分容设于所述缺口内,所述缺口用于避让所述固定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设置有沿自身周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所述拉绳周向环绕;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缺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具有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设置于所述驱动轮的出线端,且所述导向通道自所述驱动结构朝向所述脚踝辅助结构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滚轮,至少两个所述滚轮间隔布置,至少两个所述滚轮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所述间隔空间形成导向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轮包括沿自身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轨道槽、第二轨道槽和第三轨道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边大学,未经延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20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闸机抬杆信息显示系统
- 下一篇:机器人及其手部图像分割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