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LC网络的网关设备及PLC组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1533.4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0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坤;张东;高岭;王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H04B3/56;H04L12/6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马萍华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lc 网络 网关 设备 组网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PLC网络的网关设备及PLC组网结构,其中网关设备包括:隔离单元,其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连接所述PLC网络的供电线路,第二侧用于向与所述PLC网络连接的另一PLC网络输出电能;PLC单元,其具有第一收发侧和第二收发侧,所述第一收发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收发侧分别与所述第二侧连接,用于PLC网络的组网及信息转发。本发明通过在PLC网络之间增加该网关设备,隔离与网关设备连接的相邻PLC网络之间的用电环境,提高PLC网络稳定性,且能够实现多层级PLC组网,便于构建大规模稳定的PLC网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LC组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大规模稳定的PLC网络的网关设备、及利用该网关设备形成多层级PLC网络的PLC组网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物联网时代的带来,对海量用电设备高效控制与管理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用户希望将全部用电设备联网,组成一个智能通信控制系统,这样用户只需通过移动终端访问云端服务器发送指令,便可以实现对用电器设备的控制和获取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突破距离限制,真正意义上达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效果。
PLC网络的PLC通讯具有无需专属布线,采用供电线路进行通讯,不受障碍物限制等优势,但是通讯质量容易受到电网阻抗、噪声等的影响,因此,目前PLC网络的应用场景受到非常多的限制,无法真正在系统(例如智能家居系统、楼宇和社区集中管理系统等)中广泛应用。
为保证PLC网络的通讯质量,目前出现了非常多的隔离/衰减装置,隔离装置两端的PLC网络没有联系,有些PLC网关安装在隔离装置的后端,后端采用PLC通讯,前端通过公共网络来连接服务器,用于PLC网络的远程控制,但是这种方式很难形成大规模稳定性的组网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LC网络的网关设备,通过在PLC网络之间增加该网关设备,隔离与网关设备连接的相邻PLC网络之间的用电环境,提高PLC网络稳定性,且能够实现多层级PLC组网,便于构建大规模稳定的PLC网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涉及一种PLC网络的网关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离单元,其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连接所述PLC网络的供电线路,第二侧用于向与所述PLC网络连接的另一PLC网络输出电能;
PLC单元,其具有第一收发侧和第二收发侧,所述第一收发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收发侧分别与所述第二侧连接,用于PLC网络的组网及信息转发。
本申请提供的PLC网络的网关设备,通过隔离单元为下一级的PLC网络提供电能,隔离外部用电环境,PLC网络只受到本身内部设备的影响,避免外界电力环境对PLC网络的影响,保证PLC网络的稳定性和通讯质量。
将隔离单元和PLC单元集成一体,能够将所构建的稳定的PLC网络形成多层级的PLC网络结构,扩大PLC网络的规模,实现多PLC网络之间的PLC通讯,便于使用在空调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通讯网络。
PLC网络的PLC通讯在供电线路上进行,避免使用专用通讯线,降低布线复杂性及布线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PLC单元包括:
第一PLC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一侧连接;
第一可控开关,其受所述第一PLC单元的控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PLC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二侧之间;
第二PLC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二侧连接;
第二可控开关,其受所述第二PLC单元的控制,且连接在所述第二PLC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一侧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PLC单元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15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