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3D打印领域的超声波悬浮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9773.0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9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杨亮;卓恒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20 | 分类号: | B29C64/20;B33Y30/00;B06B1/0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鲁保良;李洪福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打印 领域 超声波 悬浮 装置 | ||
1.一种应用于3D打印领域的超声波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工作台、压电换能器、悬浮支撑机构和悬浮导向装置;
所述的框架为矩形体结构框架,包括四个立柱(2)、横向支架(3)和顶部支架(1),所述的横向支架(3)为四个侧板围成的矩形支架,所述的四个立柱(2)的顶部固定安装顶部支架(1),所述的横向支架(3)的四个垂直棱边固定安装在四个立柱(2)的中部;
所述的工作台包括打印工作平台(4)、两个驱动伺服电机(7)和支撑工作平台(5);所述的打印工作平台(4)下侧设置N个圆柱形凸起,支撑工作平台(5)上侧设置N个圆柱形凹槽,所述的打印工作平台(4)下侧的圆柱形凸起与支撑工作平台(5)上侧的圆柱形凹槽紧密配合;所述的两个驱动伺服电机(7)分别固定在支撑工作平台(5)的两个相邻侧面上,形成X方向电机和Y方向电机,X方向电机和Y方向电机分别用来控制支撑工作平台(5)的微小移动,所述的打印工作平台(4)在支撑工作平台(5)的运动下,通过圆柱形凸起与圆柱形凹槽的相互作用实现打印工作平台(4)的微小移动;所述的支撑工作平台(5)的四个角固定于四个立柱(2)的下部;
所述的悬浮支撑机构有两个,所述的两个悬浮支撑机构沿前后方向并排安装在横向支架(3)内;每个悬浮支撑机构安装一个压电换能器,且一个压电换能器的中心线沿前后方向,另一个压电换能器的中心线沿左右方向,形成两个压电换能器的中心线相互正交的布局形式;
所述的悬浮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台(13)、传动丝杠A(19)、导向杆A(18)、伺服电机A(16)、联轴器(15)和换能器固定装置(8);所述的支撑台(13)包括支撑板、前挡板(14)、后挡板(20)和电机固定板(17),所述的支撑板固定在横向支架(3)上,所述的前挡板(14)和后挡板(20)分别固定在支撑板上的前后两端,所述的电机固定板(17)固定于支撑板上的前挡板(14)和后挡板(20)之间,电机固定板(17)和后挡板(20)之间构成悬浮轨迹区间;所述的伺服电机A(16)固定在电机固定挡板上;所述的传动丝杠A(19)的一端通过联轴器(15)与伺服电机A(16)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后挡板(20)上;所述的换能器固定装置(8)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传动丝杠A(19)连接;所述的导向杆A(18)有两根,对称固定安装在传动丝杠A(19)的两侧,并同时穿过换能器固定装置(8)的两个导向孔;所述的换能器固定装置(8)用于固定压电换能器,在伺服电机A(16)传送给传动丝杠A(19)旋转力的作用下,换能器固定装置(8)沿着传动丝杠A(19)在悬浮轨迹区间内做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压电换能器在伺服电机A(16)的控制下,按照预先设定的轨迹做往复运动;
所述的压电换能器包括辐射头(24)、变幅杆(26)、绝缘套筒(29)、前盖板(30)、后盖板(27)和预紧力螺栓(28);
所述的辐射头(24)的外端面为圆形平面、内端面为内凹圆弧面;辐射头(24)的外端与变幅杆(26)的内端通过螺栓连接;变幅杆(26)的外端带有法兰盘(25);所述的预应力螺栓从外向内依次穿过后盖板(27)和绝缘套筒(29)后与变幅杆(26)外端连接;所述的法兰盘(25)上均布四个轴向通孔;所述的绝缘套筒(29)上嵌套陶瓷电极组件;所述的陶瓷电极组件由四个电极片和四个压电陶瓷片间隔串联组成;所述的压电陶瓷片为圆环体;所述的后盖板(27)与绝缘套筒(29)间隙配合;所述的后盖板(27)与变幅杆(26)紧密配合;所述的前盖板(30)位于后盖板(27)与变幅杆(26)之间,通过螺栓穿过绝缘套筒(29)固定;
所述的悬浮导向装置包括两个悬浮导向组件,所述的两个悬浮导向组件沿左右方向并排安装在在横向支架(3)内,并位于悬浮支撑机构的上方;
所述的悬浮导向组件包括伺服电机B(11)、电机固定件(9)、皮带(21)、转轮(22)、反射端固定板(12)、主动轮(32)、从动轮(31)和导向杆B(10);
所述的电机固定件(9)固定安装在横向支架(3)上,所述的伺服电机B(11)与电机固定件(9)固定连接、保证传动过程输出动力的稳定性;所述的主动轮(32)安装在横向支架(3)上与伺服电机B(11)的同一侧,所述的从动轮(31)安装在横向支架(3)的另一侧,所述的伺服电机B(11)的输出轴与主动轮(32)连接,所述的转轮(22)固定安装在反射端固定板(12)上,所述的反射端固定板(12)分别通过两根导向杆B(10)固定在横向支架(3)上;所述的反射端固定板(12)用于安装反射端(23),所述的反向端的反射方向与辐射头(24)的辐射方向相反;所述的转轮(22)位于主动轮(32)与从动轮(31)之间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的皮带(21)环绕在主动轮(32)与从动轮(31)上、并同时与转轮(22)摩擦接触;所述的两根导向杆B(10)对称安装在皮带(21)的两侧;所述的反射端固定板(12)在皮带(21)的带动下沿着导向杆B(10)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97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