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与方法、控制设备及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79574.X | 申请日: | 2021-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5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 发明(设计)人: | 罗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联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H03K19/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谭友丹 | 
| 地址: | 51802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装置 方法 控制 设备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与方法、照明设备及照明系统,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控制端,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数据发生模块与数据校验模块,数据发生模块用于对交流信号进行处理,以输出携带数字信号的斩波信号,数据校验模块与电力线连接,数据校验模块用于对斩波信号进行检测,以输出校验信号,控制单元用于输出控制信号至数据发生模块,以控制数据发生模块对交流信号进行处理,用于接收校验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判断校验信号是否正确,若否,则判断输数据出错。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在单向传输的情况下,不需要接收端应答,通过发送端本地校验,识别出所发信号的正确与否,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正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与方法、控制设备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日常家电的控制中,如灯光控制,风扇的速度控制等,传统上通过控制电压的大小进行调节。随着智能控制技术逐渐普及,这些控制方式正逐渐向数字化控制转换,这就需要由开关等控制端向设备端发送数字信号。
电力载波目前是此领域中常用的一种通讯技术,电力载波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信号叠加电力正弦波中,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及衰减不可避免导致信号异常,产生一定误码率,需要通过接收端进行数据校验并向发送应答等方式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这些措施需要双向通讯,增加了通讯设备的复杂性及成本。而在上述应用领域中,需要低成本,单向控制,低错误率的数据传输技术,其缺点限制了传统电力载波技术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与方法、控制设备及控制系统,能够在单向传输的情况下,不需要接收端应答,通过发送端本地校验,识别出所发信号的正确与否,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正确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控制端,所述控制端通过电力线与设备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数据发生模块与数据校验模块;
所述数据发生模块用于对交流信号进行处理,以输出携带数字信号的斩波信号,其中,所述斩波信号用于通过所述电力线传输至所述设备端;
所述数据发生模块可以采用可控硅或MOS管作为开关元件;
所述数据校验模块与所述电力线连接,所述数据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斩波信号进行检测,以输出校验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数据发生模块以及所述数据检验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数据发生模块,以控制所述数据发生模块对所述交流信号进行处理,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校验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判断所述校验信号是否正确,若否,则判断所传输数据出错。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数据校验模块可以采用光电耦合器或者稳压二极管或者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进行信号检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当采用光电耦合器进行信号检测时,所述数据校验模块包括所述光电耦合器以及在所述光电耦合器输入端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数据发生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单元与开关单元;
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开关状态的切换,以将所述交流信号转化为斩波信号。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包括第六电阻与第二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光耦、第七电阻、第八电阻以及开关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联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联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95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