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抗性相关基因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78666.6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2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招云;周彤;刘斌;赵均良;孙枫;周炼;周益军;范永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袁静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抗性 相关 基因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抗性相关基因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遗传工程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的应用:调控水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选育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增强的水稻品种;所述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编码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OsAP47基因负调控水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抗性,可以运用在作物育种抗病性改良方面,有望提高植物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抗病性,从而达到增产减药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遗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抗性相关基因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但其每年都遭受到严重的病虫害的侵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介体灰飞虱以持久性不经卵方式传播的一种恶性病毒病,能够侵染水稻、玉米和小麦,分别引起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和小麦绿矮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侵染引起严重的植物生长异常,导致植物矮缩、无法正常抽穗结实,发病后损失高达50%。植物一旦受到侵染,通常无法治愈,因此被称作水稻的“癌症”。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国东部、东南亚、欧洲及南美洲大面积蔓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介体白背飞虱不经卵方式传播的一种恶性病毒病,可侵染水稻、玉米、薏米和稗草等。植物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侵染后,也表现出明显的矮缩症状,节间粗肿,果实畸形,不结实或结实很少。迄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在越南及我国南部迅速扩散,引起水稻及玉米严重发病。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目前延迟播种时间和喷施农药广泛用于控制植物病毒病,这些措施往往会导致作物大面积减产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病毒主要通过侵入、复制增殖和移动扩散的方式完成对植物的侵染致病过程,植物则会进化出相应的抗病反应抵抗病毒的攻击,实现对病毒的抗性。病毒侵入植物导致两种结果:(1)病毒成功的在寄主植物内繁殖,引起相关炎症;(2)寄主植物产生抗病反应,杀死病毒或阻止其复制。
植物的抗病反应是多基因参与调控的复杂过程。参与植物抗病反应的基因分为两类:抗病基因,又称R(resistance)基因和抗病相关基因。但是目前已知的水稻中的抗病毒基因和抗病相关基因很少,且并无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相关基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调节水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蛋白质在如下(1)或(2)中的应用:
(1)调控水稻或玉米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
(2)选育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增强的水稻或玉米品种;
所述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者与SEQ ID NO.1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序列。
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在如下(1)或(2)中的应用:
(1)调控水稻或玉米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
(2)选育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增强的水稻或玉米品种;
所述编码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或者与SEQ ID NO.2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86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