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铝酸锌多孔碳基类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78630.8 | 申请日: | 2021-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1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 发明(设计)人: | 肖高;李晓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H01M4/62;H01M4/131;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彭琴;蔡学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离子电池 铝酸锌 多孔 碳基类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铝酸锌固溶体多孔碳基类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为ZnAl2O4/C复合材料;
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铝酸锌固溶体多孔碳基类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六水合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分别倒入甲醇溶液中,超声使其充分溶解,之后,将含有2-甲基咪唑的甲醇溶液缓慢倒入含有六水合硝酸锌的甲醇溶液中,在室温条件下,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600 rpm转速下搅拌24 h,经离心获取ZIF-8白色粉末,使用甲醇多次清洗离心,置于60 ℃烘箱中干燥;
(2)将六水合三氯化铝溶解于超纯水中,再与单宁酸溶液混合,在室温条件下搅拌2 h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ZIF-8白色粉末,再搅拌1 h后,溶液中出现类似絮状的沉淀物之后,使用超纯水对沉淀物进行多次清洗离心,将得到的样品置于60 ℃烘箱中干燥,得到Al3+/Zn2+-TA前驱体;
(3)取Al3+/Zn2+-TA前驱体于方舟内,在纯氮气气氛下高温处理,降温结束后即得到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铝酸锌固溶体多孔碳基类负极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铝酸锌固溶体多孔碳基类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高温处理具体为,以5 ℃/min恒定的升温速率直接升温至600 ℃,并在该温度下保持4 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86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