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神经阻滞导管输送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78214.8 | 申请日: | 2021-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3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崔宇龙;徐军美;余丰伶;曹心妍;肖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神经 阻滞 导管 输送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连续神经阻滞导管输送系统,包括中空的穿刺针和输送器,穿刺针远离针尖一端设有手柄,手柄远离穿刺针针尖一侧固定连接有中空的连接头,连接头内套接有连接针,连接针远离连接头一端固定连接有输送器,输送器远离连接针一端套接有输送鞘管,输送鞘管内套接有连续神经阻滞导管,输送器的表面开设有通槽,通槽内活动设有按压块;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输送器和输送鞘管,使导管不会弯曲,克服了徒手置管过程中,因导管柔软,易于弯曲,无法置管的困难,便于置管,提高置管速度,提高置管成功率,并且可以精确控制置管深度,且由于使用的导管柔软,降低了置管穿破所需解剖层次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连续神经阻滞导管输送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连续神经阻滞中,使用穿刺针和连续神经阻滞导管进行操作,使用柔软的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置入潜在的组织间间隙,如果选择较硬的导管,则常容易刺穿浆膜或筋膜,药液会注入其它解剖层次,并且导致操作失败,由于连续神经阻滞导管极其柔软,管径非常细,缺乏支撑力,在输送时,徒手置管,容易在穿刺针尾端手指与针尾之间的空间中弯折,造成置管困难。
另外,传统的神经阻滞导管置管操作中,常将神经阻滞导管向病人体内输送达到一定余量后,再回撤神经阻滞导管,进而将其置于预定的合适位置,无法在置入阶段精确控制置管深度,置入后回撤的方法,会增加人体组织损伤的可能性,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概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现有的柔软的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由于柔软,缺乏支撑力,在输送时容易弯折,导致置管困难的缺点,提供一种便于给予柔软的连续神经阻滞导管支撑力,使其在输送时不易弯折,提高置管速度,进而便于置管的连续神经阻滞导管输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神经阻滞导管输送系统,包括中空的穿刺针和管状输送器,所述穿刺针远离针尖一端设有手柄,所述手柄远离穿刺针针尖一侧固定连接有中空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内套接有连接针,所述连接针远离连接头一端固定连接有输送器,所述输送器远离连接针一端套接有输送鞘管,所述输送鞘管内套接有连续神经阻滞导管,所述连续神经阻滞导管依次贯穿输送鞘管、输送器和连接针延伸至穿刺针内,所述输送器的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活动设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与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的表面搭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器表面设有至少一根限位线,所述限位线的另一端与输送鞘管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器的表面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连续神经阻滞导管表面设有有色环形标记,所述有色环形标记到连续神经阻滞导管最前端的距离等于观察孔到穿刺针针尖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输送器的表面、与观察孔相对的一侧开设有透光孔。
优选的,所述输送器的表面设有刻度,所述刻度位于输送器靠近输送鞘管一段的表面上设有环状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刻度的零刻度,所述输送鞘管的长度不大于按压块远离连接针的侧面到输送器远离连接针一端端面的长度,所述限位凸起的外径小于输送鞘管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输送器的表面套接有环套,所述环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按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鞘管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弹性凸起。
优选的,所述按压块朝向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的侧面为与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相适配的弧形,且该侧面为防滑面,所述输送鞘管的外壁表面为防滑面。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内腔靠近连接头一端和输送鞘管远离输送器一端内壁均设有倒角,所述输送器位于输送鞘管内部一端内壁设有倒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82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