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77188.7 | 申请日: | 2021-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3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 发明(设计)人: | 樊星;戴灵均;孔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10K50/858 | 分类号: | H10K50/858;H10K50/805;H10K59/35;H10K59/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姜春咸;冯建基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显示 面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二者之间的发光层;其中,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至少一者背离发光层的一侧设置有功能电极;功能电极包括第一叠层结构,第一叠层结构包括多层第一透光层和至少一层第二透光层;其中,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叠层、交替设置;且在第一叠层结构中,最靠近发光层的层结构和最远离发光层的层结构均为第一透光层;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面板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能够应用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中,而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对显示面板的要求不同,因而不同场景下,对显示面板中的多个发光器件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在透明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下,需要发光器件的透过率较大,又例如,在双面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下,需要发光器件两面都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目标,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显示面板,对发光器件的结构的改变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能够调整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反射率及透过率,从而能够提供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第一方面,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二者之间的发光层;其中,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至少一者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设置有功能电极;
所述功能电极包括第一叠层结构,所述第一叠层结构包括多层第一透光层和至少一层第二透光层;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透光层叠层、交替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叠层结构中,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层结构和最远离所述发光层的层结构均为所述第一透光层;
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至少一者背离发光层一侧设置了功能电极,而功能电极的第一叠层结构为布拉格反射结构,因此通过调节第一透光层及第二透光层的厚度、折射率等参数,能够使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反射率或透过率增加,从而可以增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反射率或透过率,进而能够使应用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或透过率增强,以提供应用在不同场景下的显示面板。
优选的是,当所述功能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功能电极中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第一透光层共用;
当所述功能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时,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功能电极中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第一透光层共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光学厚度及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光学厚度均为四分之一波长的2n+1倍。
优选的是,所述功能电极还包括电光材料层和第二叠层结构;其中,
所述电光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叠层结构背离所述发光层一侧,所述电光材料层在不同的驱动电压下折射率不同;
所述第二叠层结构设置在所述电光材料层背离所述发光层一侧,其包括多层第三透光层和至少一层第四透光层;其中,所述第三透光层和所述第四透光层叠层、交替设置;且在所述第二叠层结构中,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层结构和最远离所述发光层的层结构均为所述第三透光层;
所述第三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四透光层的折射率。
优选的是,若所述功能电极为透射电极,所述电光材料层的光学厚度为二分之一波长的n倍;若所述功能电极为反射电极,所述电光材料层的光学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2n+1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71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