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声学监测自动按需投放鱼饵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75956.5 | 申请日: | 2021-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1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吕连港;姜莹;夏涛;刘宗伟;杨春梅;郭景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1/80 | 分类号: | A01K61/80;G01H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沈小明 |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声学 监测 自动 投放 鱼饵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声学监测自动按需投放鱼饵的方法,属于声学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在鱼饵出口侧方布设无指向性的水听器,对环境声信号进行实时监测;水听器连接一个数据处理模块和短时数据存储模块;水听器采集的信号进入数据处理模块,获得背景噪声能级以及进食特征信号能级,处理结果保存在存储模块中,用于进行背景噪声和进食特征信号的阈值检测;根据背景噪声高出阈值的量值以及特征信号的能量值,输出鱼饵投喂的控制信号nc,nc=0~ncm,数值对应鱼饵投喂开关的开合大小,0为全闭合,ncm为全开放;达到鱼饵投放自动化控制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声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声学监测自动按需投放鱼饵的方法。
背景技术
鱼类养殖在经济地提供食物供应、弥补海洋捕捞的不足、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鱼的饲养是鱼类养殖的重要环节。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定时、定量地对鱼类进行投喂。此做法的不足之处在于:1、依赖于养殖者的经验。对于每种鱼类需要多长时间喂食一次,一次投放多少的量,需要养殖者长期摸索、经过多次试验获得;2、不利于推广。鱼类的进食量会随着季节和鱼龄有所变化,养殖者的经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推广;3、无法准确判定鱼类的进食行为。达不到按需喂养,无法提高喂养效率;4、不利于鱼类生长和水质的控制。鱼类生长期间,鱼饵的种类会有所变化,不同鱼饵投喂的量也会有所不同。过量的鱼饵会造成水质污染,引起鱼生病。
发明内容
为克服传统定时、定量投放鱼饵方法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声学监测自动按需投放鱼饵的方法。该方法根据鱼类进食时的发声状况,控制鱼饵的投放量,实现对鱼类的自动化按需喂养。基于声学监测的方式,能够实时监控水中鱼类的进食状态,达到按需投喂的目的。
鱼类在进食时,游动以及吞食等行为会产生机械噪声,引起背景噪声的增大;有的鱼类会发出特定频率的信号,该信号意味着鱼类处于进食状态。本发明主要通过监测鱼饵投喂点附近环境噪声的方式,实现对鱼饵投喂量的自动控制,其核心是根据背景噪声的变化和进食信号的检测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饵料投喂以及投喂量,达到鱼饵投放自动化控制目的。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声学监测自动按需投放鱼饵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水下声监测
在鱼饵出口侧方布设无指向性的水听器,对环境声信号进行实时监测;
2、背景噪声和进食特征信号的阈值检测
水听器连接一个数据处理模块和短时数据存储模块;水听器采集的信号进入数据处理模块,获得背景噪声能级以及进食特征信号能级,处理结果保存在存储模块中,用于进行背景噪声和进食特征信号的阈值检测;
所述背景噪声的阈值检测的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背景噪声的声压级
将采集到的噪声数据以每5分钟为单位分段,分段后的数据使用FFT方法做功率谱分析;谱分析时,应把数据再细分为多段,然后对多段数据分别做FFT,保证FFT的频率分辨率小于1Hz;对每段数据应进行加窗处理;多段数据之间进行功率谱平均,获得该时间段的背景噪声的功率谱,进而获得该时间段背景噪声的声压级;具体步骤为:
设ti时刻接收器收到的海洋环境噪声信号pn(ti),对pn(ti)做傅里叶变换:
Pn(fi)=FFT(pn(ti)),其中fi=ifs/N,i=1,2,...,N;fs为采样频率,N为FFT的点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59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