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5504.7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1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政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06;H01B13/26;H01B7/17;H01B7/18;H01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高珊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电缆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一内层的二侧边分别沿着一圆周方向及圆周方向的反方向绕过一第一导体的二侧并且互相结合,使得内层披覆在第一导体的一外表面上;以及一外层一边沿着圆周方向一边沿着第一导体的一长度方向连续缠绕在内层的一外表面上,以形成一条电缆。藉此,本发明能够避免内层产生皱折,提升内层与第一导体的贴合性与包覆性。再者,本发明能够增加电缆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还能够避免内层和外层变形及第一导体偏心等问题,提升电缆的真圆度和同心度。此外,本发明的电气特性及机械特性更为出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电缆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 优异的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缆包含一导体和一绝缘层,绝缘层覆盖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绝缘层能够保护导体及提供绝缘效果。
现有技术的电缆的制造方法包含押出成型和绕包等两种。如图1所示,押 出成型方法为:一绝缘材料押出成型在一导体2的外表面上,绝缘材料形成一 绝缘层3,以形成一条电缆1。如图16所示,绕包方法为:一绝缘包带缠绕在 一导体的外表面上,绝缘包带形成一绝缘层,以形成一条电缆。
为了在高速电缆追求传输效率的应用上能够降低插入损失(Insertion Loss(dB)),通常需要使用较低介电常数的材料作为绝缘层,例如聚丙烯 (polypropylene,缩写为PP)、聚乙烯(polyethylene,缩写为PE)、过氟烷基化物 (perfluoroalkoxy,缩写为PFA)、氟化乙烯丙稀共聚物 (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缩写为FEP)和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缩写为PTFE)等绝缘材料。押出成型方法的绝缘材料较 常使用聚丙烯、聚乙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和过氟烷基化物等材料制成, 绕包方法的绝缘包带较常使用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
然而,押出成型方法的问题在于:绝缘层的介电常数对于高频/高速传输 的效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通常会使用发泡材料来降低介电常数,但发泡材 料在制造过程中不易达到分布及良率的标准。
绕包方法虽可解决押出成型方法的问题,但由于聚四氟乙烯制成的绝缘 包带较软,所以绕包装置难以控制绝缘包带缠绕在导体上的张力。如果绕包 装置将绝缘包带拉得太紧,绝缘包带容易拉伸变形而产生皱折。如果绕包装 置将绝缘包带拉得太松,绝缘包带的包覆性不佳,无法密合,与导体贴合度 不良,导致绝缘包带与导体产生滑动。如图17所示,绝缘层明显变形且产生 皱折且真圆度差,导体偏心,电缆的同心度差。上述问题将导致电缆的电气 特性和机械特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及其制造方法,能够避免内层产生 皱折,使得内层能够平整地披覆在第一导体的外表面上,提升内层与第一导 体的贴合性与包覆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增加电缆的整 体结构强度,同时还能够避免内层和外层变形及第一导体偏心等问题,提升 电缆的真圆度和同心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及其制造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的 绕包方法制成的电缆,本发明的电缆的电气特性以及机械特性更为出色。
为了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一内层的二侧边分别沿着一圆周方向及圆周方向的反方向绕过一第一导体的 二侧并且互相结合,使得内层披覆在第一导体的一外表面上;以及一外层一 边沿着圆周方向一边沿着第一导体的一长度方向连续缠绕在内层的一外表面 上,以形成一条电缆。
在一实施例中,内层包括一第一包带,第一包带的二侧边分别沿着圆周 方向及圆周方向的反方向绕过第一导体的二侧并且互相结合,使得第一包带 披覆在第一导体的外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政,未经李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55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