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负载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75229.9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6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熊锐;张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精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H02M1/34;H02M3/15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负载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负载电路,涉及测试技术领域,该电子负载电路包括:耗散电路、蓄能电路、回馈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所述耗散电路用于与待测电源连接以作为其测试负载;所述回馈电路与所述耗散电路连接;所述蓄能电路与所述耗散电路和所述回馈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耗散电路和回馈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调节所述耗散电路的电流以使待测电源在不同的负载下工作,并控制所述回馈电路抽取所述蓄能电路的电流回馈至电网。本发明的电子负载电路,其蓄能电路在耗散电路和回馈电路之间起到缓冲作用,整个电子负载电路的负载电流动态响应快、纹波小,也能将大部分电能回馈至电网,既满足待测电源的测试需求,又能节约电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负载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负载是能模拟一个参数可任意变化的负载,用于测试电源在各种工作状态下的性能表现。传统的耗散型电子负载主要是将测试电源的电能全部转化成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因此,不可避免的造成电能的浪费。
相关技术中,为解决耗散型电子负载易造成电能浪费的问题,回馈型电子负载应运而生,回馈型电子负载可将大部分电能返回到电网中,达到了节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和5G通讯设备商选用回馈型电子负载来做测试。
但是,回馈型电子负载的动态响应比耗散型电子负载差,很难满足快速响应的要求。比如当负载电流变化大于0.1A/us时,回馈型电子负载很难快速响应。然而新能源和5G通讯设备的电源测试中,需要电子负载满足这个电流变化率。另外,回馈型电子负载的负载电流纹波也明显大于耗散型电子负载,难以满足高性能测试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负载电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回馈型电子负载的负载电流动态响应能力较差,负载电流的纹波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负载电路,包括:
耗散电路,其用于与待测电源连接以作为其测试负载;
回馈电路,其与所述耗散电路连接;
蓄能电路,其与所述耗散电路和所述回馈电路连接;
控制电路,其与所述耗散电路和回馈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调节所述耗散电路的电流以使待测电源在不同的负载下工作,并控制所述回馈电路抽取所述蓄能电路的电流回馈至电网。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耗散电路包括开关器件Q1和电阻R1,所述开关器件Q1的第一端与所述待测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开关器件Q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蓄能电路连接;所述开关器件Q1用于接受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工作在饱和区或可变电阻区,所述电阻R1用于接受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在不同电压差下工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馈电路包括:
升压电路,其与所述蓄能电路和所述耗散电路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用于抽取所述蓄能电路的电流输出;
DC/AC电路,其与所述升压电路连接,所述DC/AC电路用于将所述升压电路输出的电流逆变输出至电网。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电感L1、电容C1、可控开关K1和可控开关K2,所述电感L1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连接所述可控开关K1的第一连接端和可控开关K2的第一连接端,所述可控开关K2的第二连接端接地,所述可控开关K1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电容C1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可控开关K1和所述可控开关K2用于接受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开启或关闭。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能电路包括蓄能电容C2,所述蓄能电容C2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感L1。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控开关K1和所述可控开关K2均为MOSFET或三极管。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馈电路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精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精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52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