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水性聚氨酯复配的棉织物免烫整理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75073.4 | 申请日: | 2021-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2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傅佳佳;高卫东;杜立新;张凯;程佩;苏静;王蕾;王昌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M15/564 | 分类号: | D06M15/564;D06M13/432;D06M101/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聚氨酯 棉织物 整理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水性聚氨酯复配的棉织物免烫整理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棉织物免烫整理液包括醚化2D树脂、水性聚氨酯、催化剂、渗透剂、柔软剂、强力保护剂和溶剂;以溶剂为基准,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醚化2D树脂8~10%,水性聚氨酯3~6%,催化剂1~3%,渗透剂0.1~0.2%,柔软剂2~4%,强力保护剂2~4%;其中,所述溶剂为水。本发明选用水性聚氨酯与醚化2D树脂进行复配,发挥二者免烫整理协同作用,在确保整理功效前提下,降低树脂用量,有效提升整理后面料的强力保留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后整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与水性聚氨酯复配的棉织物免烫整理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棉纤维材料因其柔软舒适、吸湿透气性良好、染色效果好、抗静电等优良特性,在众多纤维材料里面备受瞩目。棉纤维素大分子是由β-D葡萄糖剩基通过1,4-甙键联接组成的,其中每个葡萄糖环上都保留有3个可以形成氢键的自由羟基,因此,纤维素纤维材料具有吸湿、透气和柔软等优良服用特性,但同时,该结构亦决定了其具有弹性差、易起皱、洗后需熨烫等固有缺陷,影响其服用性能。
传统的抗皱整理多采用醚化2D树脂和低醛树脂,高温共价交联以及较低pH值的整理液引起的酸降解是织物强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单一使用树脂难以满足兼顾免烫效果及提高织物保强率要求。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水性聚氨酯复配的棉织物免烫整理液,选用水性聚氨酯与醚化2D树脂进行复配,发挥二者免烫整理协同作用,在确保整理功效前提下,降低树脂用量,有效提升整理后面料的强力保留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与水性聚氨酯复配的棉织物免烫整理液,包括醚化2D树脂、水性聚氨酯、催化剂、渗透剂、柔软剂、强力保护剂和溶剂;
以溶剂为基准,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醚化2D树脂8~10%,水性聚氨酯3~6%,催化剂1~3%,渗透剂0.1~0.2%,柔软剂2~4%,强力保护剂2~4%;
其中,所述溶剂为水。
作为本发明与水性聚氨酯复配的棉织物免烫整理液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以溶剂为基准,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醚化2D树脂10%,水性聚氨酯2~6%,催化剂3%,渗透剂0.1%,柔软剂3%,强力保护剂3.5%,余量为水。
作为本发明与水性聚氨酯复配的棉织物免烫整理液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醚化2D树脂为醚化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所述水性聚氨酯为6220、6222、3102、3458、7360、FFRC、BSRN、PSF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催化剂为金属盐类催化剂;所述渗透剂为JFC、AS和AEO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柔软剂为聚乙烯、乙二醇、三乙醇胺和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强力保护剂为HDP、DM-3260、PE-2A、HA-soft80和SX123A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与水性聚氨酯复配的棉织物免烫整理液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催化剂为氯化镁,所述催化剂与所述醚化2D树脂的质量比为3:10。
作为本发明与水性聚氨酯复配的棉织物免烫整理液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与水性聚氨酯复配的棉织物免烫整理液的pH为1.5~4.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水性聚氨酯复配的棉织物免烫整理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溶剂为基准,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醚化2D树脂8~10%,水性聚氨酯3~6%,催化剂1~3%,渗透剂0.1~0.2%,柔软剂2~4%,强力保护剂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南大学;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50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体工程学IV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输电线路分布式光传感监测处置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