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的可见光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73295.2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4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峰;王滴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H04B10/60;H04M1/724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马铁良 |
地址: | 5238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可见 光通信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可见光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外壳设置有多个导光部,多个导光部可在透光状态与不透光状态之间切换,该方法包括:获取从每个导光部入射的光信号的强度;确定多个导光部中入射的光信号的强度最高者为目标导光部;控制目标导光部处于透光状态,控制其余导光部处于不透光状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可见光通信控制方法、一种电子设备的可见光通信控制装置、一种电子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可见光通信(Light-Fidelity,LiFi)技术是一种将可见光作为载体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例如飞机、手术室等对无线电敏感的通信场所。实际情况中,由于可见光的穿透力较弱,LiFi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易被障碍物阻挡,导致LiFi的信号的传输易被切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可见光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至少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可见光通信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的外壳设置有多个导光部,多个导光部可在透光状态与不透光状态之间切换,该方法包括:获取从每个导光部入射的光信号的强度;确定多个导光部中入射的光信号的强度最高者为目标导光部;控制目标导光部处于透光状态,控制其余导光部处于不透光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可见光通信控制装置,电子设备的外壳设置有多个导光部,多个导光部可在透光状态与不透光状态之间切换,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从每个导光部入射的光信号的强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个导光部中入射的光信号的强度最高者为目标导光部;以及,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目标导光部处于透光状态,控制其余导光部处于不透光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外壳设置有多个导光部,导光部分时处于透光状态或不透光状态,电子设备在同一时刻至多有一个导光部处于透光状态。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如第一方面中的电子设备的可见光通信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的电子设备的可见光通信控制方法。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外壳设置有多个导光部,多个导光部可在透光状态与不透光状态之间切换,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获取从每个导光部入射的光信号的强度,然后确定多个导光部中入射的光信号的强度最高者为目标导光部,最后控制目标导光部处于透光状态,控制其余导光部处于不透光状态。实现在多个导光部中自动选择目标导光部来接收光信号以进行可见光通信的目的。由于目标导光部接收的光信号的强度大于多个导光部中其余任一导光部接收的光信号的强度,因此通过目标导光部接收光信号,能够保证电子设备具有最优的光信号接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见光通信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A的电子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可见光通信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32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