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电极消融针以及多电极消融针电极间距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72165.7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8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罗中宝;王海峰;张星光;诸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张田勇;张祖萍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消融 以及 间距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电极消融针以及多电极消融针电极间距的确定方法。所述多电极消融针包括内针体和外针体,所述外针体包括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沿所述内针杆的轴向顺序间隔设置在所述内针杆的外侧上,这样的电极设置结构不会侵占消融针的内部空间,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更多的电极。本发明的多电极消融针的电极间距确定方法,基于所施加的电压、电极长度和场强阈值,确定使得电极的阈值电场连续的最大电极间距,由此能够满足不规则肿瘤组织的消融,保证最佳消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电极消融针以及多电极消融针电极间距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脉冲生物电学的不断发展,电场脉冲以其非热、微创的生物医学效用收到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微创疗法往往需要将电极消融针插入到人体内的病灶区域进行消融治疗。
现有的微创电极消融针多为单电极或双电极,因为电极数量有限,所以能够消融的病灶范围和形状都有限制。现有的单电极消融针多为成对使用,针对规则的肿瘤组织(如圆形、椭圆形)具有较好的消融效果,而针对不规则的肿瘤组织(如细长型),要么消融不彻底,要么过度消融,达不到最佳消融效果。此外,现有的多电极消融针通常采用内外管嵌套结构的多个电极,在外管尺寸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电极数量的增加,最内层电极的直径势必会越来越小,大大限制了采用该结构的多电极消融针的电极数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多电极消融针的嵌套结构导致的内层电极直径受限、消融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电极消融针以及多电极消融针电极间距的确定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电极消融针电极间距的确定方法中,所述多电极消融针包括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沿所述多电极消融针的轴向顺序间隔设置在所述多电极消融针的侧壁上,所述多个电极之间相互绝缘,相邻的两个电极具有相同的长度L2,所述多电极消融针电极间距的确定方法包括:
在电极的场强阈值为固定值Ef时,确定使得电极的阈值电场连续的最大电极间距的拟合函数L1_Ef_max=g(V0,L2),V0为在两个相邻的电极之间所施加的电压;
针对N个场强阈值EfN,N为自然数,得到每个场强阈值EfN所对应的所述最大电极间距的拟合函数表达式L1_Ff_max_N=gN(V0,L2),
基于所得到的N个最大电极间距的拟合函数表达式L1_Ef_max_N=gN(V0,L2),确定使得电极的阈值电场连续的最大电极间距L1_max=f(V0,L2,Ef)。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拟合函数L1_Ef_max=g(V0,L2)具体为:
其中,A1、A2、A3、A4、A5和A6为第一拟合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N个场强阈值EfN,得到每个场强阈值EfN所对应的所述最大电极间距的拟合函数表达式:
基于所得到的N个最大电极间距的拟合函数表达式,确定各第一拟合系数Ai与场强阈值Ef之间的拟合函数表达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21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