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和送风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1233.8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1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捷;沈景华;陈守恭;彭旭辉;田雨;李东会;韩冬辰;田真;徐樑;薛朝阳;张洁;李晓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7/003 | 分类号: | F24F7/003;F24F7/06;F24F8/108;F24F11/64;F24F11/72;F24F11/83;F24F13/02;F24F13/30;F24F110/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慧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和 送风 置换 通风 建筑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和送风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包括房体、向房体内部输入新鲜空气的送风系统以及将房体内部含有浊气的空气排出的排风系统,房体内设有室内制热装置和室内制冷装置,房体内分布有一个或多个人员聚集区,送风系统包括与所述房体内部连通的新风送出端和用于调节新风温度的新风温度调节装置,新风送出端所在位置低于人员聚集区人体口鼻所在位置,排风系统包括与房体内部连通的浊气接收端,浊气接收端所在位置高于人员聚集区人体口鼻所在位置,新风送出端为纤维布风管。本发明公开的柔和送风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在被动房的新风系统中引入纤维织物风管(索斯系统),作为下送风管槽,达到均匀慢速送风,避免紊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和送风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
背景技术
置换通风的原理是基于空气密度差形成的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降。以小于0.2m/s风速,低于室内空气温度从房间底部送风。置换通风系统应用于欧洲的高热负荷工业建筑已有40多年,1978年德国柏林的一家铸造车间首先采用了置换通风装置。近30年置换通风系统在北欧国家的非工业建筑中也逐渐流行起来,如写字楼、学校、剧院等,例如丹麦哥本哈根大剧院。在我国,清华大学对置换通风与混合通风(稀释通风)在供冷季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置换通风更节能;同时对置换通风不同风量下颗粒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量对不同粒径的颗粒分部影响很大,小粒径颗粒(PM2.5)在房间上部区域浓度比较大,大粒径颗粒(PM10)在房间下部区域浓度比较大。同济大学建立气流实验室对置换通风气流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并通过改变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简要分析其对气流组织的影响,提供了评价置换通风方式舒适性的参考数据;同时也开展了置换通风和冷却顶板复合系统的分析研究。东华大学多次参与法国LET实验室关于置换通风系统干扰因素的实验研究,例如水蒸气对置换通风系统性能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学者应用CFD技术对置换通风系统的参数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置换通风系统各项参数的确定方法,使得设计的系统既能保证室内较高的空气品质,又能防止出现垂直温差过大及吹风感等现象。随着计算流体力学在暖通中的应用,相应开展了大量置换通风流场、温度场、浓度场和含湿量分布的数值模拟的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参见图1,为置换通风时室内烟雾分布图。置换通风用新风置换全屋空气,排出屋内原来的空气,即借助室内人体热源的热羽流形成近似活塞流进行室内空气的置换。
现有技术中,置换通风的送风量和送风面积较大,它的末端装置体积相对来说也较大,置换通风散流器按照安装位置可以分为嵌入地板式散流器、贴壁式散流器等,散流器让出风口出风方向分成多向流动,一般用在大厅等大面积地方的送风口设置,以便新风分布均匀。但是散流器吹风感较强,舒适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和送风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实现均匀慢速送风,避免紊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柔和送风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包括:
房体,所述房体内分布有一个或多个人员聚集区;
送风系统,所述送风系统用于向所述房体内部输入新鲜空气,所述送风系统包括与所述房体内部连通的新风送出端,所述新风送出端所在位置低于所述人员聚集区人体口鼻所在位置,所述新风送出端为纤维布风管;
排风系统,所述排风系统用于将所述房体内部含有浊气的空气排出,所述排风系统包括与所述房体内部连通的浊气接收端,所述浊气接收端所在位置高于所述人员聚集区人体口鼻所在位置;
制冷制热系统,所述制冷制热系统包括用于将所述房体内部制冷或制热至设定温度的室内制冷制热装置和用于将所述送风系统所送新风制冷或制热至低于所述设定温度的新风制冷制热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布风管明装于所述房体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布风管暗装于所述房体内部的条形送风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布风管靠近所述房体的内部空间的底部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12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曲轴固定工装以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辐射式制冷制热的被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