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胃癌早期检测的微生物传感器及其检测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70848.9 | 申请日: | 2021-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7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吕雪飞;杨元展;邓玉林;杨伟;李堃杰;李晓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N1/21;C12M1/38;C12M1/34;C12M1/00;B01L3/00;C12R1/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宣言律师事务所 11509 | 代理人: | 张紫晔 |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胃癌 早期 检测 微生物 传感器 及其 系统 | ||
1.一种用于胃癌早期检测的微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传感器为基因重组的工程菌株,所述菌株导入的重组质粒基因序列依次为:组成型启动子、RBS序列、与miRNA-421互补的序列、表达tetR蛋白的基因序列、终止子、四环素启动子Ptet、RBS序列、整合酶FimE基因序列、终止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胃癌早期检测的微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传感器用于针对miRNA-421的检测。
3.一种用于胃癌早期检测的微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传感器为基因重组的工程菌株,所述菌株导入的重组质粒基因序列依次为:组成型启动子、RBS序列、与miRNA-21互补的序列、表达lacI蛋白的基因序列、终止子、乳糖启动子Plac、RBS序列、整合酶BxB1基因序列、终止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胃癌早期检测的微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传感器用于针对miRNA-21的检测。
5.一种用于胃癌早期检测的微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传感器为基因重组的工程菌株,所述菌株导入的重组质粒基因序列依次为:组成型启动子、RBS序列、与miRNA-421互补的序列、表达tetR蛋白的基因序列、终止子、四环素启动子Ptet、RBS序列、整合酶FimE基因序列、终止子、组成型启动子、RBS序列、与miRNA-21互补的序列、表达lacI蛋白的基因序列、终止子、乳糖启动子Plac、RBS序列、整合酶BxB1基因序列、终止子、组成型启动子、整合酶FimE作用位点基因序列、整合酶BXB1作用位点基因序列、RBS序列、荧光蛋白基因序列、终止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胃癌早期检测的微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蛋白为绿色荧光蛋白GFP。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胃癌早期检测的微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传感器用于针对miRNA-421和miRNA-21的联合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胃癌早期检测的微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微生物传感器制成冻干粉末。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胃癌早期检测的微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菌株为大肠杆菌。
10.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胃癌早期检测的微生物传感器的微流控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检测芯片由上至下依次为进样口、出样口层,通道层,培养腔室层和基底层,各层之间通过热键合技术连接,所述进样口、出样口层在芯片两侧分别设有进样口和出样口;所述培养腔室层在在芯片中间设有培养腔室,将所述微生物传感器置于其中;所述通道层在芯片内设有通道分别连接进样口和培养腔室、出样口和培养腔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流控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口、出样口层,通道层和基底层的厚度为1-2mm;所述培养腔室层厚度为2-2.5m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流控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键合在纤维厢式电炉内进行,热键合的温度为170-180℃,热键合时间为18-25min。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传感器制成干粉固定在培养腔室内。
14.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0所述检测芯片的用于胃癌早期检测的微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包括紫外光源、所述检测芯片、温控加热模块以及成像分析模块,所述检测芯片装载在温控加热模块内,所述紫外光源照射检测芯片的培养腔室,成像分析模块对检测芯片的培养腔室进行拍照,并检测分析照片中的荧光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分析模块为智能手机,利用智能手机的后置摄像头拍照成像,在手机屏幕中显示照片对照片内的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084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