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起步助力装置、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70342.8 | 申请日: | 2021-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7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罗业富;张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维时代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7/00 | 分类号: | B60K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云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16 | 代理人: | 刘沙粒;伍星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起步 助力 装置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车辆起步助力装置、系统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转盘,转盘用于连接至车辆的轮毂或者传动机构,转盘上设置有驱动腔,驱动腔的壁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部,驱动腔内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上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用于采集驱动机构的活动端与驱动腔的壁面之间的距离,当距离满足预设条件时,距离传感器对应的驱动机构进入工作状态,在工作状态下,驱动机构持续伸长并推动凸起部以驱动转盘转动。本发明利用杠杆原理改变了传统利用车辆发动机启动静止的车辆的方式,降低了车辆起步时的能源消耗,使得发动机始终作用于移动中的车辆,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城市中行驶时需要反复停车、再启动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续航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车辆起步助力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车辆的节能减排逐渐成为汽车产业创新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的诞生即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传统的燃油汽车在起步时需要低档位以获得足够大的动力,而新能源汽车也需要通过大电流进行启动,因此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的燃油汽车,车辆在启动时的能源消耗明显高于行驶时的能源消耗,尤其是负重较大的公交车辆或者运输车辆。
近年来,国内的城市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及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使得市内车辆数量激增,为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在上、下班高峰期或者周末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道路拥堵,车辆需要频繁地停车、启动、再停车、再启动。据统计,城市的红绿灯、交通堵塞等原因造成车辆在市区行驶的能源消耗相较于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能源消耗提升近50%,严重影响了车辆的行驶里程,并制约了续航能力要求更高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起步助力装置,以解决机动车辆启动时能源消耗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起步助力装置、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动车在起步时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所导致的能源消耗大、相同的能源条件下行驶里程更短的问题,实现机动车辆的节能减排。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车辆起步助力装置,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用于连接至车辆的轮毂或者传动机构,所述转盘上设置有驱动腔,所述驱动腔的壁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部,所述驱动腔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采集驱动机构的活动端与驱动腔的壁面之间的距离,当所述距离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距离传感器对应的驱动机构进入工作状态,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驱动机构持续伸长并推动凸起部以驱动转盘转动。
本技术方案中,起步助力装置包括转盘,转盘上开设有凹槽或者连通转盘上、下表面的通孔,该凹槽或者通孔作为驱动腔。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或通孔为与转盘同心的圆形,优选地,凹槽或通孔的半径为转盘的半径的0.3~0.8倍。驱动腔的壁面上设置有类似凸轮结构的弧形凸起部,凸起部上到圆心的距离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凸起部的壁面同样为驱动腔的壁面。
驱动腔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可以围绕驱动腔的圆心均匀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分布。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起步助力装置的安装盘上,或者安装于外部支撑机构例如机动车的轮轴上或者机动车底盘的悬挂上,在转盘转动的过程中,驱动机构位置始终固定。
所述驱动机构的总长度可以伸长或者缩短,以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间切换。在工作状态下,驱动机构的长度持续伸长,在伸长过程中挤压凸起部的曲面,也即推动面,从而推动转盘转动一定的角度。转盘转动了一定角度之后,同一驱动机构所对应的驱动腔的壁面为非凸起部区域,例如凹陷部或者平直部,该驱动机构对驱动腔壁面的驱动作用减弱,此时驱动机构到达最大伸长长度后开始缩短,最终缩短至非工作状态,在非工作状态下驱动机构不与凸起部产生接触,或者仅接触凸起部的顶点,也即凸起部上与驱动腔的圆心距离最短处,此时驱动机构移除其施加于凸起部上的作用力,避免驱动机构阻碍转盘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维时代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维时代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03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