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镀层超硬砂轮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9864.6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9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黄钰彬;毛聪;唐伟东;魏吉双;汤爱民;胡永乐;黄家浩;曹耀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D18/00 | 分类号: | B24D1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长沙市天***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镀层 砂轮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复合镀层超硬砂轮的制备方法,该砂轮包含轮毂(1)、Ni层(2)、CrAlN层(3)、Cr-C层(4)和CBN磨粒(5),其中Ni层(2)、CrAlN层(3)和Cr-C层(4)是结合剂;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砂轮镀前处理:对轮毂(1)进行抛光、除锈,在轮毂(1)非工作面上涂覆绝缘漆;
步骤二,预镀Ni层(2):将轮毂(1)置于镍镀液中,在工作面上预镀厚度为2~3μm的Ni层(2);
步骤三,植入CBN磨粒(5):将CBN磨粒(5)植在预镀Ni层(2)上,继续电镀厚度为8~30μm的Ni层(2),固定CBN磨粒(5);
步骤四,沉积过渡层CrAlN层(3):将样品放在中频磁控溅射炉内,设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并通过改变沉积温度沉积2~5层CrAlN层(3),每层厚度为5~20μm;CrAlN层(3)的硬度呈梯度分布,由里及表硬度逐层增大,最里层CrAlN层(3)的硬度与其下面Ni层(2)的硬度接近,从而有效避免了CrAlN层(3)与Ni层(2)结合面因硬度突变而导致脱层的问题;由于Al原子与Ni原子形成了AlNi和AlNi3化合物,进一步提高了CrAlN层(3)与Ni层(2)的结合性能;CrAlN层(3)与同样具有N元素的CBN磨粒(5)亲和力强,使得CrAlN层(3)对CBN磨粒(5)的包覆力增大;
步骤五,电镀Cr-C层(4):将样品放入Cr3+镀液中,在CrAlN层(3)表面上电镀Cr-C层(4),厚度为15~60μm;CrAlN层(3)和Cr-C层(4)均含有Cr元素,二者形成了化学键,使得CrAlN层(3)与Cr-C层(4)紧密结合,从而有效避免了砂轮后续磨削过程中Cr-C层(4)结合剂的剥落;最外层CrAlN层(3)与Cr-C层(4)的硬度接近,从而使得低硬度Ni层(2)、CrAlN层(3)和高硬度Cr-C层(4)三者的硬度平滑过渡,实现了复合镀层各界面的紧密结合;
步骤六,退火处理:将样品在600℃下退火30min,从而制成了CBN磨粒(5)出刃高度达到其自身粒径60%~70%的复合镀层超硬砂轮;由于Cr-C层(4)中出现Cr7C3、Cr23C6和Cr2O3的析出使得其硬度增大,有利于提高砂轮后续磨削过程中Cr-C层(4)结合剂的抗磨损能力;退火处理时,CBN磨粒(5)/Cr-C层(4)界面处于高温状态,CBN磨粒(5)的N元素和B元素分别会与Cr-C层(4)的Cr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CrN和CrB2难熔化合物,实现了CBN磨粒(5)与Cr-C层(4)的化学键合,使得CBN磨粒(5)在后续磨削过程中不易脱落,提高了磨料利用率;
所述的CBN磨粒(5)粒径为100~500μm;所述的Cr3+镀液成分为:200~220g/L的CrCl3·6H2O,8~12g/L的CHCOOH,10~15g/L的H3BO3,15~20g/L的NH4Br,25~30g/L的NaCl;电镀参数为:pH值1~1.5,室温,阴极电流密度20~25A/d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镀层超硬砂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频磁控溅射时合适的工艺参数为:工作气体为氩气且流量为250~300sccm,反应气体为氮气且流量为250~300sccm,纯度均为99.99%;沉积温度为100~200℃,工作气压为0.8~1Pa,炉内真空度为6×10-4~8×10-4Pa,基底偏压为150~200V,溅射电流为40~50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98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