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脑机接口信号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9004.2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1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史添玮;任玲;崔文华;代红;张文宇;张玉军;赵骥;陶冶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369 | 分类号: | A61B5/369;A61B5/291;A61B5/256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张世静 |
地址: | 11405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口 信号 采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机接口信号采集系统,具体涉及脑机信号采集技术领域,包括帽体,所述帽体内安装有防护组件,所述帽体右下部固定连接有信号集成板,所述信号集成板上壁电性连接有二十个传输组件。本发明通过防护组件的设置,在需要使用脑电图扫描仪帽子时,带动防护板联动逆时针旋转,折叠打开脑电图扫描仪帽子内壁,使监测组件便于采集数据,反之使防护板伸展开,可在脑电图扫描仪帽子不使用时,对脑电图扫描仪帽子内壁的监测组件进行遮挡隔离,防止监测组件受灰尘和潮湿气体的侵蚀,保证了接口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空间分辨率,通过传输组件的设置,可防止测试头受外界损伤和细菌侵扰,造成阻抗较小,测量精确,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脑机信号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机接口信号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脑机接口有时也称作大脑端口或者脑机融合感知,它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在单向脑机接口的情况下,计算机或者接受脑传来的命令,或者发送信号到脑,例如视频重建,但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而双向脑机接口允许脑和外部设备间的双向信息交换。脑机接口是在人脑与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的交流和控制通道,通过这种通道,人就可以直接通过脑来表达想法或操纵设备,而不需要语言或动作,这可以有效增强身体严重残疾的患者与外界交流或控制外部环境的能力,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涉及神经科学、信号检测、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交叉技术。
无创脑机接口就是不对大脑进行手术植入微芯片,而是代之以在头部佩戴一个包含多个电极的脑电图扫描仪(EEG)帽子,收集并记录头部产生的微弱的生物电信号,然后放大这些电信号。随后,这些信号会被输入一台计算机,通过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将记录下来的这些“思维信号”转化为行动。
目前的EEG脑机接口具有以下缺点:
1.现有的无创脑机多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与外部设备连接以传输信号,整个脑机接口的监测部分固定连接在帽体内壁,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落满灰尘,而且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容易使接口出现各式各样的故障,影响测试精度,降低空间分辨率。
2.测试头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易受外界损伤和细菌侵扰,使测试头电极的制备材料的杨氏模量和人体头皮的杨氏模量不匹配,造成电极和头皮表面失配,使得电极与头皮表面的接触面积显著减小,造成阻抗较大和测量不精确,无法完成高速、准确的人机信息交互和意念控制。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脑机接口信号采集系统,通过防护组件的设置,在需要使用脑电图扫描仪(EEG)帽子时,带动防护板联动逆时针旋转,折叠打开脑电图扫描仪(EEG)帽子内壁,使监测组件便于采集数据,反之使防护板伸展开,可在脑电图扫描仪(EEG)帽子不使用时,对脑电图扫描仪(EEG)帽子内壁的监测组件进行遮挡隔离,防止监测组件受灰尘和潮湿气体的侵蚀,保证了接口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测试精度,提高了空间分辨率,通过传输组件的设置,可带动采集盘收回或伸出安装盘,防止测试头受外界损伤和细菌侵扰,使电极和头皮表面匹配度高,造成阻抗较小,测量精确,可完成高速、准确的人机信息交互和意念控制,实用性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无创脑机监测部分固定连接在帽体内壁,易落满灰尘,而且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容易使接口出现各式各样的故障,降低空间分辨率,测试头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易受外界损伤和细菌侵扰,造成电极和头皮表面失配,阻抗较大和测量不精确,无法完成高速、准确的人机信息交互和意念控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脑机接口信号采集系统,包括帽体,所述帽体内安装有防护组件,所述帽体右下部固定连接有信号集成板,所述信号集成板上壁电性连接有二十个传输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科技大学,未经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90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