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窥镜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68713.9 | 申请日: | 2021-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2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叶礼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微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015;A61B1/018;A61B1/04;A61B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窥镜 组件 | ||
一种内窥镜组件,包括操作部、连接于操作部的插入部、安装于插入部端部的先端部以及套设于操作部外的防护薄膜,所述操作部上设有角度旋钮、水气阀、吸引阀、三通件,所述先端部上设有依次穿过插入部和操作部的导光束以及摄像线,所述插入部包括插入管、钳道管、水气管、套设于插入管外部的防护套,所述先端部包括连接于插入管端部的固定头、设于防护套端部的活动头,所述活动头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活动头与所述固定头之间呈插接配合;所述水气管和钳道管的一端均与活动头固定,且所述活动头上分别开设有连通于水气管和钳道管的通孔。避免了内窥镜在重复使用时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且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和操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内窥镜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窥镜组件。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内窥镜在医学诊断上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由于内窥镜是精密电子器件并使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不能使用高温蒸汽灭菌,而目前各种消毒机、消毒液,又难以将结构复杂的镜体达到彻底消毒,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内窥镜在重复使用时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且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和操作,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窥镜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内窥镜组件,包括操作部、连接于操作部的插入部、安装于插入部端部的先端部以及套设于操作部外的防护薄膜,所述操作部上设有角度旋钮、水气阀、吸引阀、三通件,所述先端部上设有依次穿过插入部和操作部的导光束以及摄像线,所述插入部包括插入管、钳道管、水气管、套设于插入管外部的防护套,所述先端部包括连接于插入管端部的固定头、设于防护套端部的活动头,所述活动头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活动头与所述固定头之间呈插接配合;所述水气管和钳道管的一端均与活动头固定,且所述活动头上分别开设有连通于水气管和钳道管的通孔,所述水气管的另一端与操作部连接,所述钳道管的另一端与三通件连接;所述导光束和摄像线的一端与固定头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插入管和操作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将先端部和插入部设置为分体式的结构,使固定头和插入管之间连接,活动头和防护套之间连接,从而让部分比较难以装卸并需要长久使用不需要和人体进行接触的部件,如摄像线和导光束,在穿入插入管后其端部固定连接于固定头上,而与人体内部进行接触的部分,且容易感染细菌的部分,如钳道管和水气管,使其与活动端固定,操作部则通过套设防护薄膜进行隔离,采用上述方案,降低了内部结构的感染细菌的几率;另一方面,在使用时,将活动头和连接于活动头的防护套套设在插入管的外部,以当作一次性用的耗材,能够将插入管进行隔离,插入管在进入人体后避免与体内器官直接接触,在使用完后,直接将活动头以及防护套进行取下并集中处理,在下次使用时再套设新的活动头和防护套,从而不需在检测前对插入管进行再次消毒,仅仅对活动头和防护套进行更换就可以完成,避免了重复使用造成交叉感染的情况,比较方便,提升检测效率;进一步的,将固定头和活动头之间设置为插接连接的方式,在使用时,能够直接将防护套的开口端套设于固定头上,并通过拉扯防护套即能够使固定头插接于活动头的插接槽内,方便医护人员对防护套和插入管之间进行安装和拆卸。
优选的,所述固定头远离所述插入管的端面具有插接部,所述活动头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壁开设有与插接部相配合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接部和限位槽的配合下,以对固定头和活动头之间的周向相对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固定头和活动头之间发生扭转,减少对插入管和防护套之间产生影响,使固定头和活动头之间配合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水气管和钳道管均穿设于所述插入管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微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微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87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