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液分离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8691.6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0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侯义刚;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创历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F25B4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器 | ||
本申请涉及制冰机的领域,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其包括气液分离器主体,所述气液分离器主体两端分别设置有制冷剂进料口和制冷剂出料口,所述制冷剂出料口密封穿设有引气管,所述引气管的一端朝向制冷剂进料口延伸设置,在气液分离器主体内靠近制冷剂进料口端设置有防液击挡板,所述防液击挡板上开设有多个分流孔,所述制冷剂进料口、制冷剂出料口和防液击挡板在气液分离器主体上同轴设置。本申请具有降低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动能,缓解液态制冷剂随气态制冷剂进入引气管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器对压缩机的保护能力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冰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全自动商用制冰机,参照图4,一般由包括压缩机14、冷凝器15、毛细管16(或膨胀阀)以及蒸发器17、脱冰电磁阀18及辅助部件如气液分离器19等组成的制冷系统。在制冰时,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14吸入,经过压缩机14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随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15内液化放热,再经过毛细管16(或膨胀阀)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17,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17中汽化吸热,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9后重新回到压缩机14中。将饮用水引入蒸发器17中被吸热冷却,从而制冰。当蒸发器17的冰块成型之后,脱冰电磁阀18打开,压缩机14直接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排入蒸发器17内,制冷剂经过蒸发器17和气液分离器19后再次回到压缩机14中,如此循环,直到冰块从蒸发器17上面脱离为止。然后再次重新进入制冰循环。
制冰机会在制冰周期、落冰周期之间不断循环,因此制冰机的制冷系统的工况并不是一个恒定的状态,可能会出现下列的情况:
1.蒸发器17内的制冷剂未完全蒸发,从蒸发器17出口到压缩机14回气口的制冷剂中含有一定量的液态制冷剂。
2.制冰机处于脱冰周期,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直接通过脱冰电磁阀18进入蒸发器17内,在此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制冷剂会液化,然后通过回气管回到压缩机14内。
3.在由制冰周期转脱冰周期的一瞬间,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会将蒸发器17内未完全蒸发的大量的制冷剂液体和润滑油,一起吹起,返回压缩机14。
上述情况都存在液态制冷剂过多返回到压缩机14中,有可能造成压缩机14的液击现象,使压缩机14损坏。为了保证制冰机的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通常在制冷系统的蒸发器17和压缩机14之间增加了一个气液分离器19。参照5,现有的气液分离器19包括气液分离器主体1,分别设置在气液分离器主体1两端的制冷剂进料口2和制冷剂出料口3。在安装时,制冷剂进料口2朝上设置,制冷剂出料口3朝下设置,在制冷剂出料口3处穿设并密封连接有引气管7,引气管7朝向制冷剂进料口2处倾斜延伸。在工作时,制冷剂从蒸发器17出口进入气液分离器主体1内,液态制冷剂会下沉至气液分离器主体1底部,气态制冷剂密度较低,会上浮到引气管7处优先被压缩机14吸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蒸发器17内气态制冷剂压力较大时,依然存在气液分离器19底部的液态制冷剂和润滑油会被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吹起,从而进入到压缩机14的吸气口,而这部分过多的制冷剂和润滑油极有可能导致压缩机14发生液击而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器对压缩机的保护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气液分离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分离器主体,所述气液分离器主体两端分别设置有制冷剂进料口和制冷剂出料口,所述制冷剂出料口密封穿设有引气管,所述引气管的一端朝向制冷剂进料口延伸设置,在气液分离器主体内靠近制冷剂进料口端设置有防液击挡板,所述防液击挡板上开设有多个分流孔,所述制冷剂进料口、制冷剂出料口和防液击挡板在气液分离器主体上同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创历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创历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86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