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GCC气化炉激冷气的工艺流程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68537.9 | 申请日: | 2021-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1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吴平;秦建明;祁海鹏;艾云涛;王相平;李志强;付彬;王超;贾东升;邢广华;王瑞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天津)煤气化发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J3/46 | 分类号: | C10J3/46;C10J3/48;C10J3/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王文峰 |
| 地址: | 3004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gcc 气化 冷气 工艺流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GCC气化炉激冷气的工艺流程,现有激冷气是从洗涤塔顶部引出,自然会有到夹带水的现象出现。净化装置的合成气预处理中包括了分液设施,合成气先经冷却后再流经分液罐,可以将所夹带的水汽全部排尽,再经过换热后前往水解器。现有的换热器合成气侧出口温度实际运行值约105~110℃,完全满足激冷气压缩机的要求,并且此股气体是不含有水汽的,不会在后续激冷气管道中遇冷凝结析水,排除了凝结水对压缩机叶轮转子及蜗壳的低温硫腐蚀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冷气流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GCC气化炉激冷气的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IGCC机组气化炉采用华能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的两段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利用二段煤粉的化学反应来对一段的高温合成气进行化学激冷,由于化学激冷效果的不足,需引入部分激冷气的物理降温。实际运行中发现现行的激冷气压缩机在满出力的情况下,刚刚好能够实现机组的高负荷运行,但是操作弹性较差,应对抗干扰的能力较弱。在现有二段煤量不能持续增大的前提下,需要考虑提高现有的激冷气降温效果。在激冷气量已达额定的情况下,考虑从激冷气温度上着手解决此问题。现有的激冷气温度控制手段,是设计了一台气气换热器,利用激冷气压缩机出口的气体来加热进口气体的同时,实现降低入炉激冷气温度的目标。现阶段进入压缩机的激冷气温度因带液的缘故,极易析出凝结水,在入口管道处会形成低温硫腐蚀,严重者会损坏压缩机转子和蜗壳。被迫提高压缩机温度来应对凝结水的影响,这样又会减弱激冷气的降温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IGCC气化炉激冷气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其中,
步骤一:将激冷气从洗涤塔的顶部通过第一管道引出到换热器的入口;
步骤二:所述激冷气通过所述换热器降温后,通过第二管道引出到冷却器的入口;
步骤三:所述激冷气通过所述冷却器降温后,通过分液罐将水汽排尽;
步骤四:降温后排尽水汽的所述激冷气通过所述换热器部分引入水解器,另一部分通过第三管道引入到激冷气压缩机的入口;
步骤五:所述激冷气通过激冷气压缩机压缩后,通过第四管道引入到气化炉中。
优选的,所述激冷气在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的温度在105~110℃之间。
优选的,所述激冷气在所述气化炉入口的温度在125~130℃之间。
优选的,所述激冷气通过所述冷却器冷却后产生透平凝液作为所述洗涤塔补充液循环使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换热器之后设置冷却器和分液罐,改造后入炉激冷气的温度可由现行的150~160℃降低至125~130℃左右;由于气源直接取自净化分液器出口,气体已无夹带水汽,从根源上解决了激冷气管道因凝结水析出所造成的低温硫腐蚀现象。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IGCC气化炉激冷气的工艺流程的步骤图;
图2为IGCC气化炉激冷气的工艺流程的流程图。
图中标号:S11~S15: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天津)煤气化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华能(天津)煤气化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85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