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糖保健产品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167579.0 申请日: 2021-02-07
公开(公告)号: CN112915135A 公开(公告)日: 2021-06-08
发明(设计)人: 孙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 孙春光
主分类号: A61K36/82 分类号: A61K36/82;A61P3/10;A23L33/105;A23L29/262;A23P10/30;A61K31/473;A61K31/353
代理公司: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代理人: 侯绪军
地址: 加拿大不列颠哥***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保健产品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食两用降糖保健产品,每日剂量的原料组成有:茶多酚10~1000mg,荷叶碱1‑100mg,荷叶黄酮5‑800mg,可以抑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有降糖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和保健食品领域,尤其是一种以药食两用植物提取物为原料制成的具有降糖功效的产品。

背景技术

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几乎不产生胰岛素的I型糖尿病。另一种是II型糖尿病。糖尿病人群中大部分是II型糖尿病。

II型糖尿病的形成,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由于吃的脂肪和淀粉类等能量物质过多,而体力劳动或活动等消耗能量过少,人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这三大物质代谢受影响,导致葡萄糖的代谢紊乱造成的。

正常情况下,小麦,大米等淀粉类食物,在消化道内各种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内,供人体利用,如果吃的多用的少,就会主要在肝脏细胞内被转化成肝糖原,进一步转化成脂肪,然后转运出肝到肠系膜大网膜等处贮存,人体变胖,以供人体在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饥荒和战争等极端情况下,人体消耗量大于进食量时,这些贮存的脂肪被重新转化成葡萄糖供人体利用,人体就变消瘦。极端情况下,若体内脂肪不够用,蛋白质也可以转化成葡萄糖,这时人体会变得异常消瘦。

由饮食转化到血液中的葡萄糖越多,就需要越多的胰岛素,这样会导致两种病理性结果,一种是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即血液中胰岛素的量虽然很多,但是就是无法让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导致高血糖,临床上称胰岛素抵抗性II型糖尿病。另一种是耗竭了胰岛素,不是不产生胰岛素,而是产生的不够用,就是胰岛素相对不足,临床上称胰岛素不足性II型糖尿病。

降低血糖,通常从两个方面考虑,即来源和去路。自然条件下,管住嘴,迈开退,即少吃多运动,达到进食和消耗的平衡就可以解决。但是,绝大多数患者是做不到的,就必须靠降糖产品来解决。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大多数是从葡萄糖的去路来考虑的,比如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磺脲类药物,直接降糖的各种型号的胰岛素药物,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的胰岛素致敏剂类药物,虽然把血糖降了下去,但是人体把从血管中吸收的糖转化成脂肪不仅导致肥胖,还会引起一系列比如高血脂等相关疾病。

另一个降糖方向是从血糖的来源考虑,比如双胍类药物抑制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德国的拜尔公司从1960年代就另辟捷径,研究如何阻止淀粉类食物转化成葡糖糖,并于1997年上市了世界上第一款α糖苷酶抑制剂药品:Acarbose,中文名拜糖平。此后,在中草药中筛选具有淀粉酶抑制作用的草药成分的研究多起来了。

阮妙芸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茶多酚对淀粉酶具有抑制作用,茶多酚对淀粉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汤圣兴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茶多酚对糖尿病大鼠有降糖作用,茶多酚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03

但是,淀粉酶抑制剂类产品对抑制餐后血糖效果较好,单独应用效果不佳,实际的临床应用中,还得配合葡萄糖去路的药品使用。

一克葡萄糖有4千卡能量,一克脂肪有9千卡能量。糖尿病人经常被教育要少吃糖和淀粉类食物,却往往忽视脂肪性食物的影响。从1980年到现在的2021年,中国膳食中油炸类及肉蛋奶脂肪类食物消耗猛增。脂肪也应该是影响血糖的一大重要饮食因素。

朱晓青等研究显示荷叶碱有抑制胰脂肪酶活性,荷叶生物碱对胰脂肪酶有抑制作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1)。陈希平等的研究也证实荷叶碱有脂肪酶抑制作用,荷叶中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及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研究[J]农业现代研究,2009,30(6)。

霍世欣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荷叶黄酮可以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荷叶黄酮化合物对胰脂肪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

专利CN101401849A,CN102626222A,CN106819267A,都有茶多酚作为其中一种原料,都宣称有降糖作用,然而都没有给出数据支持,原料中也都没有荷叶碱或者荷叶黄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春光,未经孙春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7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