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向节模具的局部再制造强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5732.6 | 申请日: | 2021-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5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运军;倪权斌;晏洋;陈天赋;武建祥;李航;许明坤;杨杰;余国林;沈道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3/14 | 分类号: | B21C23/14;B21C26/00;B21J13/02;B23K31/02;B23K3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廉海涛 |
地址: | 4417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模具 局部 制造 强化 工艺 | ||
本发明一种转向节模具的局部再制造强化工艺,所述转向节模具的局部再制造强化工艺包括:步骤S1:将转向节模具的挤压模杆的空腔加深;步骤S2:将焊材通过焊接填充在空腔加深部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挤压模杆子的加强工艺加工的挤压模杆,耐磨性增加,解决了立锻常规转向节挤压模杆部锻打易拉伤的问题,立锻常规量大转向节的使用寿命增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节模具的局部再制造强化工艺。
背景技术
立锻转向节三组为一套模具(终锻、预锻、挤压),要是有一块模具早期出现问题,就需要全部停产下线进行修复,严重影响产能,增加模具成本。挤压杆子口在锻打几百件后开始出现褶皱,需要对其进行抛光处理,在经过几次抛光处理后,造成杆子口尺寸变大,影响其放入预锻型腔,有出现折叠的风险。
现有技术主要是直接对型腔进行满焊,再通过机床加工完成模具制作,转向节产品形状过于复杂,受力位置与大小差距较大,所以型腔磨损情况也不一致,满焊回火后所有位置硬度均匀,在锻造时部分位置已出现严重磨损,而部分位置仅需抛光后即可恢复生产,磨损位置如果不及时加强修复,极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为避免该情况发生,只能提前换产,使得模具寿命大大降低,也耽误了生产周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节模具的局部再制造强化工艺。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向节模具的局部再制造强化工艺,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转向节模具的局部再制造强化工艺包括:
步骤S1:将转向节模具的挤压模杆的空腔加深;
步骤S2:将焊材通过焊接填充在空腔加深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挤压模杆子的加强工艺加工的挤压模杆,耐磨性增加,解决了立锻常规转向节挤压模杆部锻打易拉伤的问题,立锻常规量大转向节的使用寿命增长。
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空腔加深4mm~6mm。
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空腔加深到此深度,可以在耐磨性的同时,又尽可能的节约焊材,降低加工难度。
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采用数控铣削对所述挤压模杆的空腔加深。
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此焊材可以保证其耐磨性。
进一步,所述转向节模具的局部再制造强化工艺还包括:
步骤S3:将焊接的所述焊材再加工,使加强后的挤压模杆的空腔保持原本深度。
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空腔加深5mm。
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空腔加深到此深度,效果佳,成本也得到了控制。
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再加工包括抛光。
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将所述焊材进行表面处理后,再进行焊接。
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通过在所述焊材上喷涂金属陶瓷进行表面处理。
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金属陶瓷喷涂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耐磨性。
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所述金属陶瓷为KN17,所述金属陶瓷涂层的厚度为0.5mm~1.2mm。
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所述金属陶瓷涂层的厚度为0.8mm时,性能可优化至最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图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57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墙体用环保材料制备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土木建筑施工用混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