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汞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5269.5 | 申请日: | 2021-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9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侯旭锋;许志红;程子芥;王龙飞;郭璐莹;张天珍;杨震;苏孟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409/04 | 分类号: | C07D409/04;C09K11/06;G01N21/64;G01N21/29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蔡艳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离子 次氯酸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汞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荧光探针分子式为C19H19NO3S2,其结构式如下:。本发明所述荧光探针实现了对汞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的特异性识别响应,不受干扰离子的影响,而且直接肉眼观察就能判断汞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的存在与否,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汞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汞的化合物能与生物体内核酸、酶和蛋白质反应,从而对生命体造成损害。次氯酸本身具有较强的亲核性和氧化性,在生命体的免疫防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简单,可靠,精准地检测出汞离子与次氯酸根离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测定汞和次氯酸含量的方法有很多,如比色法、碘量法、酶循环法、毛细管电泳法和HPLC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也都有不足之处。比色法是以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为基础的,一般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选择适当的显色试剂与待测组分反应,形成有色化合物,然后再比较或测量有色化合物的颜色深度,在此过程中,溶液的酸度、显色剂的用量、温度、溶剂等对显色反应都有影响,测量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差;碘量法是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但对样品溶液的酸度和温度反应敏感,不易操作;酶循环法是利用酶的底物特异性来放大被测物质的测定方法,但使用的工具酶用量大,成本较高;毛细管电泳法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电泳分离分析方法,毛细管直径小,使光路太短,灵敏度较低,而且电渗会因样品组成而变化,进而影响分离的重现性,这些弊端都会导致疾病诊断的误差;HPLC法准确性高,样品处理简单,但受色谱柱局限,且耗费时间很长。
而荧光探针检测法以无损、可视化原位检测等优点备受研究者重视,但是能够与汞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特异性响应并且能将二者区分的荧光探针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汞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的荧光探针。该荧光探针实现了对汞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的特异性识别响应,不受干扰离子的影响,而且直接肉眼观察就能判断汞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的存在与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检测汞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的荧光探针,所述荧光探针的分子式为C19H19NO3S2,结构式如下:
上述用于检测汞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的合成路线如下:
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4-溴-1,8-萘二甲酸酐与正丁胺加入到乙醇中,于氮气保护下回流至反应液澄清,浓缩后冷却析出晶体,经重结晶后得到化合物1;
(2)将步骤(1)制备的化合物1溶于甲醇中,然后加入甲醇钠和硫酸铜,回流反应11~15h后,经浓缩冷却析出晶体,用去离子水洗涤后得到化合物2;
(3)将步骤(2)制备的化合物2加入到HI中,回流反应12~24h后,经冷却、过滤、洗涤得到化合物3;
(4)将步骤(3)制备的化合物3、乌洛托品和多聚甲醛加入到乙酸中,回流反应1~3h后,降温至80~90℃并加入过量浓盐酸继续反应35~40min,冷却后过滤取滤液,经二氯甲烷萃取得粗产品,所得粗产品利用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学院,未经许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52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