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热窗帘布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65214.4 | 申请日: | 2019-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3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余 |
| 主分类号: | D06N3/12 | 分类号: | D06N3/12;D06N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217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窗帘 布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隔热窗帘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窗帘布料包括布料基层及涂覆在布料基层上的功能层;所述布料基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份将改性氟苯基草酰胺基聚酯纤维、棉麻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竹炭纤维、石墨烯纤维经纺织制成窗帘布料;所述功能层的制备方法,为由双端环氧基硅油与1,3-二羟乙基-5,5-二甲基海因发生缩聚反应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窗帘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基层的制备,改性氟苯基草酰胺基聚酯纤维、棉麻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竹炭纤维、石墨烯纤维的重量份数比为:(80-100):(10-15):(10-15):(10-15):(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窗帘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双端环氧基硅油、1,3-二羟乙基-5,5-二甲基海因、碱性催化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在90-100℃下搅拌反应6-8小时,后过滤,旋蒸除去溶剂,后用异丙醇溶解喷涂后通风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热窗帘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端环氧基硅油、1,3-二羟乙基-5,5-二甲基海因、碱性催化剂、有机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4-0.6):(6-10);所述碱性催化剂选自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钾、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溶剂选自异丙醇、二氯甲烷、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窗帘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氟苯基草酰胺基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缩聚物的制备:将四氟异酞酸、N,N'-二(2-羟乙基)草酰胺和催化剂加入聚合反应釜内,启动搅拌,将压力调节至0.4-0.6MPa,温度升至240-260℃进行酯化反应4-6小时,后将真空度调整为80-120Pa,温度升至260-280℃下缩聚反应10-12h,后再向其中加入2,4-二氨基苯磺酸、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在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130-150℃下搅拌反应4-6小时,后用乙醇洗产物3-5次,再置于真空干燥箱85-95℃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缩聚物;
步骤S2离子交换:将经过步骤S1制备得到的缩聚物、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加入到水中,在50-60℃下搅拌8-10小时,后取出并用水洗3-5次,再旋蒸除去水,得到离子交换后的缩聚物;
步骤S3纤维的制备:将经过步骤S2制备得到的离子交换后的缩聚物送入螺杆挤出机中挤出,然后经湿法纺丝制成改性氟苯基草酰胺基聚酯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热窗帘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四氟异酞酸、N,N'-二(2-羟乙基)草酰胺、催化剂、2,4-二氨基苯磺酸、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1.62:1:(0.3-0.5):0.22:(0.4-0.6):0.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热窗帘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乙二醇锑、醋酸锑、三氧化二锑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惰性气体选自氦气、氖气、氩气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热窗帘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缩聚物、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水的质量比为1:0.1:(5-1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热窗帘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螺杆挤出机各段的温度分别为:一段120~130℃、二段130~140℃、三段140~145℃、四段145~150℃、五段150~160℃、六段160~165℃,模头温度为150~16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热窗帘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湿法纺丝的工艺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硫酸、水按质量比3:5:20混合而成;喷涂密度为6~8mL/m3,通风速率为4~6m/s,干燥温度25~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余,未经朱建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521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