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方法与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64967.3 | 申请日: | 2021-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7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品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5/16 | 分类号: | F23G5/16;F23G5/44;F23G5/46;F23J15/02;F23J15/04;F23J1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68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废物 焚烧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方法与系统,包括医疗废物密闭进料系统、焚烧炉及二燃室系统、废锅及SNCR脱硝系统、急冷塔系统、反应塔系统、除尘器系统、脱酸系统和水处理系统等。所述医疗废物进料系统接收医疗废物后螺旋送入焚烧炉,经焚烧及二燃室进一步处理后的烟气送废锅及SNCR脱硝系统回收烟气余热及脱硝后,烟气送急冷塔系统急速冷却,然后送反应塔系统反应,再送除尘器系统除尘,最后送脱酸系统脱酸后达标排放。该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方法与系统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性与原料适用性、脱硝及脱酸效率高、能有效抑制二恶英再次合成、除尘及重金属效果显著等优点。新型的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方法与系统节能降耗、操作简单、运行经济效益好、烟气可直接排放、对环境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废物焚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疗废物的累积问题日益严重,现今国内外处理医疗废物的方法一般有:卫生填埋、直接焚烧法、等离子气化法等。
卫生填埋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上述医疗废物废弃物还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细菌,会产生恶臭造成水体、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随着医疗废物等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许多地方已出现了医疗废物等废弃物无地可埋、无处可堆的尴尬局面,医疗废物填埋污染引起的环境和生态安全问题已十分严峻。
医疗废物等废弃物的直接焚烧可实现生物质减量化,在减少占地的同时可进行发电,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目前已公开的焚烧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①由于焚烧温度不高,容易产生二噁英和呋喃等致癌物质;②焚烧产生的飞灰和残渣中富含有毒有害重金属物质,容易造成地下水源污染;③焚烧产生大量烟气,碳排放量大。
等离子气化技术原理是利用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高温等离子体能量密度很高,中性粒子温度与电子温度相近,各种粒子的反应活性都很高,一般处理医疗废物采用的等离子体火炬,火炬中心温度最高可达30000℃,边缘温度也可达到3000℃左右,当高温的等离子体去冲击被处理对象时,被处理物体很快被气化分解,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物质,从而使被处理的有害物质变成了无害物质。但此法能耗高、等离子矩寿命较短,设备更换频繁,处理成本高。
因此,寻找和研究开发出一种针对医疗废物等废弃物处理的绿色环保新方法,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城市生活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前医疗废物等废弃物处理领域的一个新课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资源的日益短缺,医疗废物等废弃物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已成为当前此行业的一个新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方法与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方法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医疗废物经医疗废物密闭进料系统送入焚烧炉;
步骤2:医疗废物经焚烧及二燃室进一步处理后的烟气送废锅及SNCR脱硝系统回收烟气余热及脱硝;
步骤3:经回收烟气余热及脱硝后的烟气送急冷塔系统急速冷却,然后送反应塔系统反应,在反应塔中吸附烟气中的重金属及二噁英;
步骤4:经吸附重金属及二噁英后的烟气送旋风除尘器及布袋除尘器除尘。
步骤5:经布袋除尘器除尘后,烟气进一级洗涤塔和二级洗涤塔脱酸。
一种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方法与系统,包括:医疗废物进料系统、焚烧炉及二燃室系统、废锅及SNCR脱硝系统、急冷塔系统、反应塔系统、除尘器系统、脱酸系统和水处理系统等。
其中所述医疗废物进料系统用于将医疗废物送至焚烧炉内。
所述焚烧炉及二燃室系统用于对医疗废物进行高温焚烧处理。
所述废锅及SNCR脱硝系统用于对焚烧烟气进行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品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品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49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